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例谈历史学科中政治常识类试题的应对策略

阅读:65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2/5 7:52:24

文化素养类试题是指不完全依托教材而考查中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试题。历史学科中政治常识类试题便是文化素养类试题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试题,往往与政治学科中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知识相联系,要求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体现了文科综合的高考趋势。历史学科中政治常识类试题在高考中不断出现,如何应对这类试题?下面举几道典型例题,我们在解答这些例题的过程中总结出应对这类试题的策略,以期对广大考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试题举例

【例1】(200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2题)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解析:选B。这道题涉及哲学中的三段论逻辑推理。从史实看,大前提、小前提均符合史实,但金军南下破坏了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故金军南下没有从客观上加快社会的发展。故结论是错误的。

【例2】(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1题)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这道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际组织,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等内容进行分析。①②④与材料直接相关,符合题意,而③与材料无关。

二、方法策略

1.教师要在课堂上要进行渗透,进行必要的拓展。课堂是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主渠道,教师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解答文化素养类试题的主导力量。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科学指导、拓展课堂,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就一些常考的与政治常识类试题有关的知识进行针对性补充,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政史不分家”,政史联袂解题的习惯。

2.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首先要阅读题干材料,运用政治学科基本常识透彻理解题干材料,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其次要抓住设问前的限定词,弄清设问意图;再次要联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和有关原理,分析历史事件与政治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思考和判断,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