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复习只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了,纵观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几乎全部是材料题,所以,通过训练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就成为必要条件了。
201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与2013年相比,考试性质、考试范围、考核目标与要求、试卷形式及结构等方面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考核目标与要求中例题10更换为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乙卷的41题,体现了高考保持连续稳定的特征。但试题的形式每年都有小变化和小创新,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考试大纲中的主干知识,提高解析材料的能力,才能在审题时善于把题干中的新材料、新情境转化为主干知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这是目前高三学生必须解决的重点。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满分仍然是100分。试卷构成包括:客观选择题12道(必修教材,试卷中的24-35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主观表达题有必修部分的两道题(试卷中的40综合性试题,25分和41表述成文题,12分)和选修部分的四选一(试卷中的45、46、47、48题,每小题都是15分)。
备考建议
1.构建体现文明史观的通史学科体系
依据考纲体现的文明史观,按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扩展时期,即古代、近代、现代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横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合,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适应高考命题实际和反映学术进展的学科体系,形成对同一历史阶段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明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命题的基本思路与立意,应对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和历史阶段的考查,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地分析问题。因为试卷的编制顺序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体系的要求。因此,考生在教材专题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要求,建立起体现文明史观的通史学科体系就是重中之重了。
2.关注学术进展,能熟练运用新史观审视和解读历史,突破思维定势
由高校学者组成的命题组,关注学术进展,注重史学观念的更新,所以,考生关注学术进展,学会运用新的史观审视和解读历史,突破思维定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全球史观下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认识;现代化史观下对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的评价;对唐宋王朝或太平天国运动有悖于传统观点的新认识等。
3.准确把握主干知识,提高解析材料能力
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几乎全部是材料题,所选取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试题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材料信息丰富符合题意,有利考生能力的发挥。所以,通过训练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就成为必要条件了。实际上,不论是提供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还是制定的答案,都离不开对教科书的依托。通常情况下,高考试题都是“材料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中”,并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以依照考纲把教材知识重新梳理整合,准确把握教材中主干知识就是答题的必备条件了,只有这样才能把题干中的新材料、新情境转化为主干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
4.定时定量练习,训练思维转换、提高解题速度、把握答题时间
在最后的三个多月备考时间里,准备10套左右高质量的文综试卷模拟题,每周末拿出150分钟的时间做定时定量的训练。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使自己的思维习惯于在文综合三科之间自由转换;二是提高答题速度,确保高考时把握好时间,顺利答完试卷。高考前两周必做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思路,了解试卷构成,总结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