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阅读:26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3/29 11:27:38
  高考一轮复习已经结束,各学校对知识点梳理复习已经完成,接下来的高考二轮复习是进行专项复习,这个阶段是提高答题能力的关键时刻。下面,针对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进行了备考方法分享,希望对考生的备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复习目标和重点
  1、全方位提高考试能力与素质。高考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备考指导要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程提高,要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环节的完整性;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补弱促强,查漏补缺,特别是通过帮扶,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2、备考指导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是要通过对课标、考试大纲和多种版本教材的研究、整合,从中发现、提炼核心知识点、主干知识,优化复习内容;二是要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要重视规范化训练,特别是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3、按考试大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按照各专题要求,梳理单元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落实专题知识。
  4、回归教材。指导学生在考前一个月认真、有效地回归教材,廓清知识死角;通过模拟考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驾驭文科综合考试。
  二、复习措施
  1、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相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从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看,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有不少。因此在复习指导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
  2、把握考情、学情,按“需”施教。把握考情、学情,是实施针对性复习的前提保障。“需”是施教的内容。作为高考备考指导,“需”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高考的需要,包括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等;学生的需要,学生现状与高考要求的距离“差”。考情的“需”是第一位的,是教学与备考不可改变的;学情的“需”是第二位的,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改变的、动态的。备考就是要在“考情”的引领下,树立“面向考情定目标,针对学情定策略”的思想,通过复习教学,最终使“学情”达到“考情”的要求。那种一味强调“学情”,总拿“学情”说话,不顾“考情”高层次需要而进行低层次备考教学的做法,虽然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得到一定进步,但由于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也最终只能使学生在考场上望“题”兴叹,徒劳无益。这是科学备考的关键所在。
  3、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要从“四情”实际出发,明确复习内容设计的要求,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四情”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习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二轮复习应注重及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应对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要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②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一是通史体系下各模块专题之间内在联系方面的内容,因为各模块教材内容是按专题史体例编排的,而《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内容是按通史体例罗列的,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处理,建立起通史基础之上的专题知识体系。为此,就要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需要指出的是,必修模块之间内容的联系整合要适度,切忌大量扩展通史知识。二是各专题内部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启示、结论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的复习专题内容层次完整、系统,宏观与微观结合,史论结合。但这一部分内容的挖掘也要适可而止。
  4、规范训练,提高实战能力,即应考能力与技巧。在保证训练题目科学性的前提下,二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训练的规范性: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练”,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三是模拟考试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和掌握,并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运用,要运用以往的高考题作例证,加强实用性指导与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成绩,力争在优秀率和有效分上有所突破。另外还应将解题方法指导与帮扶结合起来,因为许多帮扶对象是因为解题技巧不灵活而影响成绩的。
 
     来源:网络  编辑:bingxu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