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备考2014高考语文之自主阅读1刻钟系列训练:麻雀

阅读:37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1/17 14:42:58
  作者:谢辉根
  麻雀
  冯骥才
  这种褐色、带斑点、乌黑的尖嘴小鸟,为什么要在城市里落居为生,我想,一定有个生动和颇含哲理意味的故事。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尖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锤,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人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大墙中间,脱落掉一两块砖的洞眼儿里。在那儿,远远可见一些黄黄的草,五月间,便由那里传出雏雀儿一声声柔细的鸣叫。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摸不到的地方。
  经常同人打交道,它懂得了人的恶意。只要飞进人的屋子,人们总是先把窗子关上,然后连扑带打,跳上跳下,把它捉住,拿出去给孩子们玩弄,直到它死掉。从来没人打开窗子放它飞去。因此,一辈子麻雀传下来的一个警句,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人。
  麻雀生来就不相信人。它长着土的颜色,为了乱淆人的注意力。
  它活着,提心吊胆,没有一刻得以安心。逆境中磨练出来的聪明,是它活下去的本领。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闪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有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的透明的网等等,并且在这上边、下边、旁边撒下一些香喷喷的米粒面渣。还有那些特别智巧的人发明的一种又一种奇特的新捕具。
  有时地上有一粒遗落的米,亮晶晶的,那么富于魅力地诱惑着它。它只能用饥渴的眼睛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因为它看见了无关的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或者无端地害怕起来。它把自己吓跑。这样便经常失去饱腹的机会,同时也免除了一些可能致死的灾难。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反要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起飞的动作有如闪电,而且具有长久不息的飞行耐力。
  它们总是吃不饱,需要往返不停地奔跑,而且见到东西就得快吃。有时却不能吃,那是要叼回窝里去喂饱羽毛未丰的雏雀儿。
  雏雀长齐翅膀,刚刚学飞时,是异常危险的。它们跌跌撞撞,落到地上,就要遭难于人们的手中。更可怕的是,这些天真的幼雀,总把人料想得不够坏。因此,大麻雀时常对它们发出警告。诗人们曾以为鸟儿呢喃是一种开心的歌唱,实际上,麻雀一生的喊叫中,一半是对同伴发出的警戒声。这鸣叫里包含着惊心和紧张。人可以把夜莺儿鸣叫学得乱真,却永远学不会这种生存在人间的小鸟的语言。
  愉快的声调是单纯的,痛苦的声音有时很奇特;喉咙里的音调容易仿效,心里的声响却永远无法模拟。
  如果雏雀被人捉到,大麻雀就会置生死于度外地扑来营救。因此人们常把雏雀捉来拴好。要弄得它吱吱叫喊,旁边设下埋伏,来引大麻雀入网,这种利用血缘情感来捕系麻雀,是万无一失的。每每此时,大麻雀总是失去理智地扑去,结果做了人们晚间酒桌上一碟新鲜的佳肴。
  在这些小生命中间,充满了惊吓、危险、饥荒、意外袭击和一桩桩想起来后怕的事,以及难得的机遇——院角一撮生霉的米。
  它们这样劳碌奔波,终日躲避灾难,只为了不入笼中,而在各处野飞野跑。大多数鸟儿都习惯了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惟有麻雀甘心在风风雨雨中,过着饥饿疲惫又担惊受怕的日子。人憎恶麻雀的天性。凡是人不能喂养的鸟儿,都称做为“野鸟”。
  但野鸟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徜徉在凉爽的雨云边;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可以像笼鸟们梦想的那样。
  哎,朋友,如果你现在看见,一群麻雀正在窗外一家楼顶熏黑的烟囱后边一声声叫着,你该怎么想呢?
  ※美词积累※
  褐色犄角提心吊胆左顾右盼鸟儿呢喃一撮疲惫徜徉烟囱
  ※美句品味※
  1.这种褐色、带斑点、乌黑的尖嘴小鸟,为什么要在城市里落居为生,我想,一定有个生动和颇含哲理意味的故事。
  2.一辈子麻雀传下来的一个警句,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人。
  3.这样便经常失去饱腹的机会,同时也免除了一些可能致死的灾难。
  4.人可以把夜莺儿鸣叫学得乱真,却永远学不会这种生存在人间的小鸟的语言。
  5.朋友,如果你现在看见,一群麻雀正在窗外一家楼顶熏黑的烟囱后边一声声叫着,你该怎么想呢?
  ※美点寻踪※
  麻雀是一种“褐色、带斑点、乌黑的尖嘴小鸟”,它相貌平平,又没有黄莺般的歌喉,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低得可怜。然而,麻雀确实有许多让人惊叹的品质。它们是那样勤劳,“劳碌奔波,终日躲避灾难”“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它们是那样的“硬气”,一旦被人捉住,不能逃生,便“抗争”至死!“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人檐下搭窝”,正是它们勤劳、自食其力的表现。它们关爱后代,友善同伴,又是那样善良、执着、富有人性。当代作家冯骥才先生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对麻雀深情讴歌,对麻雀的灰暗命运寄予无限的同情。
  写法上,本文值得品味之处主要有:一是细节描写颇具感染力。譬如,“一边尖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锤,还张着嘴喘气”。寥寥数语写出了麻雀被捉之后的凄恻情景。二是用语准确简练。譬如,写麻雀的外貌仅“褐色、带斑点、乌黑的尖嘴小鸟”一句,却给人鲜明的印象。三是对比鲜明、深刻。譬如,用麻雀一生“风风雨雨”同大多数鸟儿“习惯了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作对比,是饱含激情的讴歌。四是议论精辟,具有警策性。譬如“人憎恶麻雀的天性。凡是人不能喂养的鸟儿,都称做为‘野鸟’”可谓直指人性的卑劣。
  ※美意链接※
  没有人可以养活一只麻雀,麻雀与被饲养的命运无缘!-
  被人类捕捉的麻雀,倔强地抗拒着任何一种征服它的努力,事实是,在被剥夺自由的那一瞬,它们便已选择了死亡。当一个生灵决意以死抗争,以死捍卫自由时,便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征服它。人类妄想奴役麻雀的所有尝试都注定失败,麻雀对那些送到嘴边的美味视而不见,绝食――这便是它们的回答。麻雀至死都紧紧地闭着眼睛和嘴,一副凛然不可冒犯的神态,甚至不发出一声鸣叫,以免使人类认为那是在乞怜。不过一夜,麻雀便奄奄一息了,濒临死亡之境,它们的神致仍很清晰,足以抵御饥饿对食物的渴望。麻雀绝食的顽强使人类困惑,这些智能显然十分低下的小生物竟能战胜物种求生的顽强本能,仅仅是为了飞翔。-
  麻雀属于天空,人类制造的牢笼里不可能看到它们的身姿。-
  对人类的依赖性,是由麻雀的生物属性决定的,正像我们人类其实也是依赖着每一种动物和植物的存在一样,无可厚非。因此,麻雀是所有鸟类中最有理由对人类俯首贴耳,听凭差谴的。当诸多不以人类的种植物为食、本不需要人类的任何关照便可种族旺盛的鸟类都心甘情愿做了人的奴隶时,麻雀的服输完全可以获得宽容和理解,但是,麻雀仍在以死相抗。-
  麻雀坚守的不仅仅是尊严,更是天性。任何利诱都不可能使麻雀背叛自己的天性,而物种最原始也最崇高的生存境界便是:自由。-
  “不自由,勿宁死”,没有哪一种生物能够像麻雀这样,将其作为整个种族的精神,代代相传。-
  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
  (选自方刚《动物哲学》
  【优化训练20分】
  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一辈辈麻雀为什么会传下来“不要轻易相信人”这样的警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不相信人表现在哪些方面?(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划线句含义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较恰当?[]
  A.麻雀的鸣叫,是包含着惊心和紧张的警戒声,人们学不会。
  B.麻雀的鸣叫,人们并不是真的学不会,而是不理解它们的心声。
  C.麻雀痛苦的喊叫很奇特,没有夜莺叫得好听,人们不愿学。
  D.麻雀开心的呢喃也很美妙,人们不想学,只是因为它没有招人喜欢的外表。
  4.文章写麻雀,也写到了燕子和笼鸟,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词中字面上含有“鸟”字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或标题。(不限课文)
  例句:月出惊山鸟出处:王维《鸟鸣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麻雀在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懂得了人的恶意。
  2.羽毛颜色,躲闪人,飞行动作,提防人。
  3.B。
  4.写燕子在人檐下搭窝与麻雀筑巢在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摸不到的地方形成对比,突出麻雀对人的不相信,写笼鸟习惯了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亦是与麻雀进行对比,突出麻雀可以自由飞翔的特点,是对麻雀自由精神的赞美。
  5.示例: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6.答案略(可以抓住麻雀的特征来对现实和自我进行反省;或者从保护鸟类的角度谈自然与人的和谐。启示只要能扣住文本的意蕴就可以。)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