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2014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运用(一) 声音

阅读:51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1/17 14:42:30
  关键词:声音
  素材呈现
  大师刘欢
  刘欢,流行歌手、著名歌唱家。他演唱的很多歌曲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其创作和演唱的作品多次获奖。主要歌曲有《少年壮志不言愁》、《千万次的问》、《弯弯的月亮》、《好汉歌》、《从头再来》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早在1987年的抽样调查中知名度就已达87%,自1985年夺取首都高校英语和法语两项歌曲大赛的冠军以来,一直屹立于歌坛之巅,在中国流行歌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流行歌坛“大哥大”。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主题歌《我和你》。
  点评:在“中国好声音”中,刘欢绝对算得上一个人物,他以扎实的音乐功底,亲和的人脉关系,独到的点评功夫,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话题:学习、实与虚、功底
  “音乐顽童”庾澄庆
  庾澄庆,台湾著名流行歌手,多次主持台湾综艺节目。自1986年他出第一张专辑《伤心歌手》时起,多年的努力,使得他在音乐演唱、作曲、编曲、制作及演奏上的功力得到公认,他的每张专辑必有二至三首歌为各大KTV点播热点。他是一位自己作曲、编曲、演奏、演唱、制作的全能歌手,也是第一位荣登“Unplugged”的歌手。同时还创造出台湾音乐史上第一个虚拟偶像“哈宝宝”。由于创作曲风广泛、精通多样乐器、舞台魅力十足,故得“音乐顽童”之美誉。
  点评:一句“音乐顽童”,形象地点明了庾澄庆的性格特点,以娱乐的心态,玩转音乐;以独特的音乐上天赋,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他以生活为舞台.他时刻当着主角,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话题:心态、智慧、学无止境
  “天后”那英
  那英,著名女歌手,籍贯沈阳市。满族人,有说为叶赫那拉氏后人。她是华语乐坛90年代首屈一指的实力派天后,多次在央视春晚演唱歌曲,出演过多部影视剧。2001年,凭借专辑《心酸的浪漫》成为迄今唯一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的内地歌手。2011年,时隔九年,那英重归乐坛,于9月30日发行专辑《那又怎样》。2012年夏天,担任火热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最终其小二班的学员梁博,获得2012年度好声音总冠军。2013年再度登上央视春晚并献唱《春暖花开》。
  点评:那英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不断超越自我的歌者。她的歌声让我们得到了久违的感动,她用歌声唱出了对爱的执著,对爱的勇敢,对爱的奋不顾身。她用心用情去唱每一首歌,真的做到了“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话题:追求、超越、感动
  “杨32”导师杨坤
  杨坤,1972年生于内蒙古包头,中国著名创作歌手,2002年发行首张专辑《无所谓》一炮走红,极具辨识度的嗓音让他在整个华语乐坛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并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嗓音磁性十足、极富特点。代表音乐作品《无所谓》《那一天》《穷浪漫》《牧马人》等歌曲广为传唱。2012年,加入“中国好声音”的杨坤,时常把在2013年举办32场演唱会掛在嘴边,被人戏称为“杨32”。
  点评:在“中国好声音”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被戏称为“杨32”的导师杨坤依靠朴实的点评和争取学员时永不离口的32场演唱会的精神,也看到了他对音乐的执著以及对学员的真诚。
  话题:执著、真诚、个性
  徐海星:为完成父亲遗愿献歌舞台
  演唱《自己》的徐海星,是个来自声乐家庭的小姑娘,长相酷似阿拉蕾,她曾经是2009年快女成都赛区25强,全国300强选手,发行过专辑《天籁》。在《中国好声音>现场,当她深情演绎完《自己》后,刘欢哭了,那英哭了,现场观众也红了眼眶。原来小姑娘的梦想,是在这个舞台上唱歌给爸爸最喜欢的刘欢老师听,但她的父亲在三个月前刚刚去世,为了让母亲放心,一度认为“世界已经毁了”的徐海星还是坚强地走上了舞台,用唱歌来完成父亲的遗愿,最后徐海星如愿被选入刘欢团队,并杀进16强。
  点评:亲情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动力,徐海星为完成父亲遗愿,坚强地走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这份如影相随的强大动力,注定会让她拥有一个广阔的艺术天空。徐海星不仅是在唱歌,也是在用自己的声音演绎着割舍不断的人间真情,用铅华洗尽的灵魂,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
  话题:动力、真情、孝、感动
  李维真:传奇的哈尼族王子
  李维真来自云南,他是哈尼族文王第十一代“王子”,身上流淌着哈尼王族最纯正的血。在13岁那年,被送进城里读书。在新的环境中,李维真不善于表达和交流,又因个子长得矮小,眉心有颗很大很难看的黑痣,被同学们看不起,有时甚至被欺负。但巨大的心理落差,没有击倒李维真,因为他有着“不管未来的路有多艰辛,我都要勇敢地扛起来”的信念,最后他走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深情演绎了经典老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将流行、摇滚和原生态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用动听的音律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一时红遍网络。
  点评:没有最丑陋的人,只有最卑微的灵魂。李维真用执著的追求,唤醒自己灵魂深处最朴实的声音,征服了自己,也征服了听过他的歌声的朋友。唱歌时,那颗曾经让他自卑的痣,都跟着闪亮起来,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也是生命应该追求的高度:超越自己,升华着别人。
  话题:突破、追求、战胜自己
  运用示范
  “中国好声的”启示
  洪大
  在这样一个眼球效应时代,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走红,追根溯源,就在于满足了观众特定的文化需求。《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让深夜守候的观众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也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社会思考。“妈妈的味道”也好,“粒粒皆辛苦”也罢,通过美食这个窗口,观众可以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人和社会的关系。而这,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同样的道理,“中国好声的”的走红,显然并不只是因为那些动听的歌声。用制作及推广团队宣传总监陆伟的话来说,“中国好声的”不是独立的音符,是音符后面的一个个人。换言之,当我们评价“中国好声的”的时候,不妨多从“人”的角度去进行解读。
  首先,是它对社会互动的成功把握。社会互动的核心在于互动双方权利平等、地位均等,只有把握好这一点,社会互动才会传递出温情的力量。在“中国好声的”里,社会互动不仅体现为评委和参赛选手的“双向选择”,更体现在二者的亲密互动上。直爽率真的那英走上舞台,与“准妈妈”齐雯共同演绎了一曲《白天不懂夜的黑》;沧桑感性的杨坤遭遇忠实粉丝,和“全职妈妈”戴月一起演唱了一首《里约热内卢》,我们既感受到了音乐之美,也体味到互动之美。
  不论是齐雯,还是戴月,都没有赢得四位评委的“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们都是“失败者”。然而,在这个舞台上,人们在分享“强者”春风得意的时候,也并没有歧视“弱者”的折戟而归。对不少音乐爱好者来说,能和心仪的偶像同台演出,是埋藏在心里的梦想。“中国好声的”的阳光照亮了参赛选手,参赛选手照亮了我们许多人的梦。
  艺术家也好,明星也罢,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都是那样的高不可攀。他们无形之中成为一种抽象的符号,一种模糊的记忆。可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放下身段的评委们,或插科打诨,或“争风吃醋”,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在无形之中缩短了与观众的连接距离。
  其次,是它对表达诉求的充分尊重。正如人民日报《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所言,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中国好声音>以“声音”为原料,以“故事”为佐料,赋予参赛选手充分的表达空间,让我们在品味悦耳歌曲的同时,也能倾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中国好声的”,一些曾经被忽视的声音,一些过去被遗忘的面孔,终于走到聚光灯下和舞台中央。
  此外,是它对细节问题的特别关注。以“声音”为特色的“中国好声的”,用心良苦地设计“面孔”的出场。不同于许多电视节目中亲友团的热闹喧嚣,这里的亲友团很少发出“声音”,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面孔。心如火灼、眉头紧锁也好,喜出望外、热泪盈眶也罢,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会引发观众们强烈的心理共振。
  应该承认,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选手身份造假、编排痕迹过重等。对于“中国好声的”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故事感受。
  点评:文章观点鲜明,标题即主题。开篇用类比的手法,由人们熟知的热播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引入,新颖别致,吸引读者。行文时,用“首先”“其次”等标志性的词语。让文章条理清晰。列举的素材鲜明具体.让文章通俗易懂。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