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创设情境 展现魅力

阅读:79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7/6 22:47:41
                                            ——我教“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情境有移情的作用,特定的教学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情镜创设,一要“真”,二要“趣”,三要“创”。那么,如何让情镜创设展现教学魅力呢?
一、情景相声,幽默开端
教师采用单口相声导入,并选择两名同学进行表演:从前,有一对夫妇,家里有三个饼,夫妻俩一起分着吃,你一个,我一个,最后剩下一个。他俩相约说:“从现在起,如果谁先开口说话,就不能吃这个饼了。”从此,为得到这个饼,两个人谁也不愿开口说话。有一天晚上,一个盗贼溜进屋里,偷了他们家的财物。直到盗贼把东西全部偷光,夫妇俩因为先前有约,眼睁睁地看着财物丢光,谁也不愿先开口说话。盗贼看到每人说话,就当着丈夫的面侮辱他的妻子,可丈夫瞪着两眼还不肯说话。妻子急了,高声叫喊有贼,并愤怒地对丈夫说:“你怎么这样傻啊!为了一个饼,眼看着盗贼也不叫喊。”丈夫高兴的跳起来 ,拍着手笑道:“啊,蠢货!你最先开口讲的话,这个饼属于我的了”。
这样的夫妇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有,但因小失大的事例却不少。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应该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不能主次不分,因小失大。
二、模拟演示,解说分析
请两名同学模拟“参谋”进行作战部署:《“关门打狗”克锦州》(学生演示多媒体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解说,一边提问,一边分析)
    学生演示(解说):从1947年7月到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进攻,歼灭敌人一百五十二万,使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到1948年8月,我军人数增长到二百八十万人,装备更为改善,还建立了强大的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攻坚战术大大提高,士气更加高涨。相反,国民党军队的人数已下降到三百六十五万,战斗力大大削弱,兵力不足,不得不把主力用来守卫大城市和重点交通线,实行“重点防御”。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抓住了这个有利战机,指挥人民解放军向敌人展开主力决战。
设问: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哪儿,从什么地方打起呢?
学生演示(解说):战略决战首先从东北战场打起,因为从全国战局看,蒋军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华中五个战场上,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同时,在全国的五个战场中,东北是人民解放军数量超过敌军的惟一战场,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可以及时粉碎敌人战略收缩企图;此外,东北外接苏联和朝鲜,又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人民解放军首先解放东北,就拥有一个强大的战略总后方。所以,中共中央决定战略决战的首战指向东北战场,发动辽沈战役,这就使初战胜利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教师:战略决战为什么要指向东北,从哲学上怎么看呢?
引导学生分析: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就全国战略决战而言,东北敌人是主要矛盾。
学生演示(解说):战役前,国民党军卫立煌55万人已被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和二线兵力30万分割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一带三个孤立的地区。敌人已有撤退东北的企图,但尚未下最后决心。根据这一形势,中央军委一再指示,东北野战军主力必须南下北宁线作战,打下锦州是关键。
教师:就辽沈战役而言,主要的矛盾又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及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惟一在陆上物资补给的基地。先解放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大门,不仅切断了敌人的后路而且使敌军失去了补给,封锁敌军于东北,造成“关门打狗”之势。虽然当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打锦州就抓住了整个了沈战役的重点和关键,从近而言决定着辽沈战役的胜利,从远而言关系到全国战局的发展。因此,在辽沈战役中,锦州敌人就是主要矛盾。
三、讨论深化,学以致用
教师:战略决战首战东北,辽沈战役首攻锦州,是不是说对其他敌人可以不予考虑?为什么?锦州攻克之后接下来又主要对付那里的敌人呢?请同学们运用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辽沈战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关内各路战场对敌军进行必要的牵制。我军与锦州之敌的战斗不是孤立的,攻打锦州之敌,还要重视长春、沈阳之敌增援锦州,要腾出一些兵力对付,牵制锦州,否则,将影响锦州战役的胜利。
学生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1948年10月15日锦州被攻克,十余万敌人被歼灭,于是我军与锦州之敌的主要矛盾地位下降为次要矛盾。此时,东北战场的主要矛盾上升为我军与逃窜之敌的矛盾。
学生丙:毛主席一再强调,在同一时期内,兵力的主要使用方向只能有一个,不应有两个,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反对“两个拳头打人”。但这并不是说对其他敌人就可以不管不顾。所以我们既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四、电影配音,概括结论
播放《辽沈战役》电影片段,配之以画外音: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开始,第一阶段主力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锦州解放后,长春守军完全丧失了信心,起义的起义,投降的投降,长春19日宣布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至28日,全歼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解放。整个辽沈战役仅仅用了52天的时间,就解放了东北全境,歼敌47万余人。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军事形势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即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敌人。毛主席指出:“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从中共中央对战略决战的部署可以得出,我们看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五、笑话收尾,前后呼应
《彻底治理》:一个人听说麻雀吃谷子,发誓要把他们消灭干净。塔拿起镰刀,把还未成熟的五亩谷子全部割掉,并愤恨地说:“非把那些讨厌的东西统统饿死不可!”
《吝啬》:夫妇俩所乘的出租车与一辆客车相撞,男士被抛出车外,摔在行人道上。司机没有受伤,急忙来到他身旁问道:怎么样? 需要我帮忙吗?他痛苦地呻吟着说:“快关计程表!”
笑话后的思考:必须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单打一”。
[自我评析]
L.H.克拉克、I.S.斯塔尔美在他们所著的《中学教学法》中指出:“要让你教的学科使人愉快,看起来是要把它包上糖衣。让它具有吸引力。”“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或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基于此,本案例的主要意图是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把枯燥难于理解的哲学原理包上糖衣使之甜甜的,让学生在品尝美中受到启迪,让学生在愉悦和兴趣然的心境之中增强学习效果。从客观上看,案例实施的过程达到了“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使学生在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获得新知识更为牢固。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指导两名有多媒体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学生,把中国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的作战部署及战争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指导这两名同学以“参谋”的身份,借助多媒体进行确定辽沈战役首攻地点在锦州的作战部署的演练,两名同学作恰当得分工。这种做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论断:“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在案例中,通过演示、解说、提问、分析,增强了学生之间的语言、思想、情感交流,建立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应变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从教法上看,运用学生扮演的情境教学法,是本案例的重要特色。这种教法既离不开课堂,又拓宽了教学空间。它创设的情景使学生认真投入,并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融政治知识与思想教育为一体。运用情境法要处理好“情”与“境”的关系,通过境来表现和渲染“情”,通过“情”来深化“境”。其中,重要的是根据“情”来深化“境”。这种“境”的创设,既可以用电教手段去呈现,也可以由学生的角色扮演去实现。学生的角色扮演更为灵活、真实和深入。情境教学法除了“情”与“境”两个要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理”,即由现象上升到理性,由“入境”发展到“出境”。许多教学任务是在“出境”的过程中实现的,案例中的分析和讨论就是这种“理”的表现。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来源:网络  编辑:dongbeidaol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