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特征

阅读:288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7/6 15:55:07
摘 要: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准确,全面,明确具体。文章在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这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准确 全面 明确具体 高效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明确的表述。它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向,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的准星和标尺。由此可见,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成了备课的重中之重。教学实践表明,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都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准确
教学目标准确也就是要求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富有弹性,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只有制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准确的方向,教学才是有效的。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主要根据以下三点。
(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是规定数学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可以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制定的效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课标为准绳,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必须根据课标,不能偏离课标的要求。
【案例1】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双曲线的定义,熟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初步应用。
2.初步学会按特定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课程标准只是要求了解双曲线的定义[1],而案例中教师要求掌握双曲线的定义,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
分析教学内容的目的在于确定教学内容在整个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弄清教学内容中各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材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学情
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除了对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外,还需要对学生深入调研,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方式[2],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而且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使目标更准确。
【案例2】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知道等式的含义,所以本节课要让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在情感目标上要有所体现。
学情分析:因为这是小学生学习方程的第一课时,对方程还不熟悉,所以教学目标上是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这对于第一课时理解方程的意义起铺垫作用。
经过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3.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全面
制定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考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是紧密结合,互相支撑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从这三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从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主张融合式分述,力争做到全面准确。
【案例3】小学《24时计时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掌握其特征,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转化。
2.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活泼、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特征、得出转化规律,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且在表述时不是分割的。
三、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是指教学目标是可以“观察和测量”,而不是含糊其辞的。教学者只有具备了明确的目标,教学目标才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才能为教学指明方向。其次,所提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教师才能领会其基本要求,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其实现,才能采取可靠的方法检验其实现状况,进而确定教学成效。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制定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制定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什么结果。
【案例4】“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体验。
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缺乏明确的表述。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而且在情感目标上没有具体指出获得什么样的成功体验。
总之,只有制定了准确,全面,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有方向,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ivi].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段军.24时计时法.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