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使用探讨

阅读:101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6/15 18:52:33

前几天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提到的“会学习的教师不只要有一桶水,还必须是活水”的话让我想起了以前常提的一句话老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尤其是处于新课改第一年的我,对于很陌生的新教材“如何用?怎么用?用多少?”。新课改的亲身经历再结合研究生期间学习的相关新课改理论、新教育理念使我对于如何使用新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首先,以课标为基准。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一套人教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实施了一套课标三套教材的现状。最早实施课改的山东地区出现了三套新教材、一套旧教材同时教的现状,最后出现了教师累学生累的境况。在我们实施课改的第一年,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境况,教师对化学必修模块知识过多的扩充,导致了学生厌学化学的现状。国庆图画展中的一幅漫画中,学生看到满黑板的化学符号元素名称化学理论时头晕脑涨的图像一直在我的脑海中。

如何改变老师害怕学生吃不饱最后导致学生被填怕的现状呢?以课标为基准。作为教材的处理者我们不应该“教教材”而是要“结合课标用教材”,在教学中结合课标中的要求借鉴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包括对教学内容前后编排、对知识框架进行适当调整,对教学内容的难度把握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新教材中添加的内容难度的把握要严格按照课标的难度要求。例如在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等出现在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中的科学视野中,而在课标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对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都没有要求,只是出现“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科学视野栏目出现的相关内容只是对化学平衡理论在溶液中应用的简单介绍,以及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溶度积的具体计算没有做要求,只是列举出常见物质的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我在处理这一内容时通过学生阅读相关表格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大小和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以及不同温度下常数的不同以加强化学平衡移动理论的理解。

其次,适当增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标版的三套不同教材首次都出版于2004年,使用期间有过不同层次的修改,但是大多对教材的内容修改较少,时代性较差一些。同时由于有单独设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这两模块将化学中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单独编成选修教材,使得其他必修选修模块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少。尤其是高中理科所必修的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理论知识集中难度较大,而与日常生活关联较少。比较枯燥的化学理论学习减弱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材内容的陈旧、日常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缺乏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符合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总体目标相违背。

化学要与时俱进,增加时代性生活性较强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文科生的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大量添加时代性、生活性的知识。例如在保护大气质量、垃圾资源化等相关内容学习时,增加今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番禹的垃圾焚烧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身边,同时使他们客观的科学的看待现代社会中的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在促进身心健康章节中添加保健品的相关内容,帮助其认识保健品的功效,帮助其培养健康的科学的饮食观。

严格把握课标,弱化删除理论性较强大的内容,增加其与社会生活关联紧密的知识。例如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人教版的绪言中的有效碰撞模型理论、活化理论知识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对于仅仅学习完必修模块的学生而言理解困难难度较大。处理绪言时将其删除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适当用简单的有效碰撞模型理论、活化能理论知识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其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一目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人教版教材化学平衡理论处理结束后,添加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帮助同学理解化学平衡理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同学学习化学兴趣的同时,增添了人教版中忽略的课标所要求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弥补了三套版本教材中某一版本的不足。

最后,借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以及相关经验教训。

目前我省的模块实施安排中理科高二第一学期学习《化学反应与原理》模块2学时,第二学期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反应原理》两模块4学时。这三个选修模块理论性强相较旧教材增加内容多,教材内容难度的处理、时间的安排等都是困身处第一年课改前沿教师的困惑。同样的困惑在早先进入课改的试验区都存在。随着课改试验区的增加,新课改省市的高考试题的增加,可以借鉴从而减少我们的困惑。分析2007-2009的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化学部分以及考试说明,《化学反应与原理》模块是理科高考必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等其他选修模块是选考内容。新课改高考地区选考内容都只考查一道填空题,分值在20分以下。考察内容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为主,难度适中,尤其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察内容。

借鉴新课改地区的三年高考试题以及相关经验教训,对选修模块的处理建议如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结合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严格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在重点内容进行适当的难度加深。例如在盐类的水解内容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现状补充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适当添加质子守恒理论补充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新增加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教学处理,例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处理严格把握课标,以基础为主,弱化难点,适当降低教材难度。例如在第一节原子结构内容处理中重点讲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能级、原子轨道理论,弱化或者删除量子数等难度较大的内容。同时在晶体结构与性质章节中重点介绍各类晶体的性质,以及各类晶体的代表物的晶体结构与性质,而弱化晶胞、晶格等相关计算。《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学中,严格把握官能团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将琐碎的有机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

总的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要严格把握新课标、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借鉴课改高考地区的高考试题以及其相关经验教训,很好的使用新课程的教材,改变过去教教材,以教材为本的旧的教学理念。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