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而又漫长的煎熬等待之后,同学们收获了辛苦三年的果实——高考(微博)成绩。成绩的出炉并不意味着尘埃落定,接下来的学校报考和专业选择,更加决定了日后的发展。无论是成绩高高在上的,还是那些在一本、二本线附近徘徊的学生,都将面临着选择专业的纠结或困惑。那么高考完毕后,考生应该如何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专业呢? 万学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专家方铭洋在这里给大家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
专业,不仅是我们今后大学四年的学习方向,更对一个人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乃至人生道路有着极大的影响。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喜欢机械发明还是诗词歌赋?你的理想和抱负是什么?是驰骋商业,作IT精英、机械设计师或自由创业者?还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抑或,更惬意于独自一人沉浸在文学的海洋或者寂静的湖边?作为每个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考生而言,都要做到深刻了解自己,这样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因为你的这些选择会关系到你的未来。按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选择专业兴趣最重要,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会努力用心一些。
其实,专业无所谓好坏,只要考生感兴趣,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发挥其所长,就是适合考生的好专业。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去选择专业,那么,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就不会很高,也很难在这个行业做出成绩。考生选择的专业要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如鱼得水,不仅学习过程较为轻松,还有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相反,则可能导致因为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学起来不认真,半路辍学或者即使勉强毕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也是表现平平。例如,对数字不“感冒”的考生如果选择了会计、金融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学习过程可能就比较吃力,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意愿也不大。有人说,“学校只陪你四年,专业却关乎你的职业发展,伴随你一辈子”,那么,对于这样的“终生伴侣”,我们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来抉择。
第二, 看清当前就业形势,找准落脚点。
选择专业时,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选择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将来就业才能有保障。从自己想做的职业出发,选择你可能学习的专业。比如,你真的想去学习金融,建议你学习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还有经济学与高级统计学;如果你想去做管理,建议你学习社会学与心理学;而如果你想去做设计师,建议你学习美术与心理学;如果你想去做传播,则建议你考虑语言、人类学、心理学。其实,你可以看到,职业方向不是学习直接的本科方向,而是相关的基础学科,最后可以在研究生或者第二学位时考虑。
第三,正确的对待所谓“热门”和“冷门”专业。
选择专业时不要一味的追求“热门”,摒弃“冷门”。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并不是某个专业实力高低的划分,“热”或“冷”只取决于填报的人数,不是专业好坏之分。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人数排在前10位的专业几乎未发生变化,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临床医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原本热门的专业四年后可能就不是那么”热?了,甚至沦为“冷门”;而原本不受关注的“冷门”专业,可能会渐渐的走进人们的视线。因此,在选择专业时,不要把自己困在“热门”、“冷门”的圈子里走不出来。在选择专业时主要看的是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程度,所谓人“热门”、“冷门”,不过是当下人们针对专业的一种词汇,无需在这点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要着眼长远,不要仅凭目前某些专业受当时特殊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而放弃填报。更不要赶时髦选择目前“大家都说还不错”的专业,因为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就是4年后的冷门专业,反过来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把当前的学习与今后的学习结合起来。
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就要把本科与研究生选择结合起来考虑,基本的原则是本科尽量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训练,今天的所谓新专业学科,基本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但可以考虑在本科学习基本学科的基础上,在研究生时学习应用方向,而这个方向最好是在本科有更多实习、兼职、实践与各种创业实践的基础上确定。
如果对上文进行归纳总结,那么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做到“六要六不要”,即:
1、不要望文生义,而要了解专业目录及内涵。
2、不要只追热门,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业前景。
3、不要一厢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4、不要就专业论专业,而要分析学校的专业竞争力。
5、不要用选择学校代替选择专业,而要把握专业录取办法。
6、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
总之,广大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既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光气度,又要有“为学须先立志”的方向定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