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渐渐地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得到实践,尤其是综合探究,正出现在我们的政治教材。围绕着探究及探究活动的展开,各种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探究不仅是一种活动,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那么,在政治课堂上,我们需要怎样的探究呢?
首先,我们需要的探究,是要追求和营造一种课堂文化的氛围。高中仍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倡导探究,并不是去追求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创性发现或发明。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的着眼点并不是探究出什么结果,而应该关注探究的过程,注重营造探究的课堂环境。我认为,要营造这一环境,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师生都有探究的热情,并视之为相互交流思想与观点的良好途径,课堂传播方式是师生双向的。第二,课堂具有探究的空间,这主要要求作为强势的教师能自我制约自己的“教”。探究,追求学生自主,追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有了空间,学生才会对认识对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所以,教师不要太强调自己的教,因为太过于强势的施加与灌输实际上会对学生的自我学习、体悟产生剥夺。在探究中,教是一种引导,而不是强加。第三,有意识有目的地预设探究的内容与途径,确立探究的基本规范,以避免使探究变成一种无序的形式。第四,让学生享受探究。一是在探究式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享受思维成功的喜悦;二是评价机制对探究的肯定,这可以让学生确认探究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的探究,不仅要追求知识的成功传递,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致力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师满足于传授知识,学生满足于接受知识,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高标准。所以学生只要考虑如何接受,不需要怀疑,不必要对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对错两极的判断。但在探究型的课堂中,知识不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其本身也要接受学生审视,教师应乐于鼓励学生对知识及知识掌握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课堂学习做评价时,应打破单一的对错两极判断,采用更多的价值评价。所谓价值评价,其着眼点主要不在于学生学习思维的结果,而在于思维及探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探究出来的结果或观点是可能对也可能错的,因为探究型课堂不仅要完成正确知识的传递,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能力(其实也是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但探究过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肯定。所以,我们应该扬弃以往的教学评价,更多采用价值评价,不因为学习思维的结果的错误而否定学习思维的过程和方式。
第三,探究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是要考虑价值取向的,其指导思想必须是我们这个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政治学科,更应该旗帜鲜明的贯彻这一原则。政治学科,本就肩负着思想道德教化的重任,所以,在课堂上,主流价值观可以探究,但探究的是如何坚持和发扬,而不是该不该坚持,更不能以探究为幌子否定我们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观。
第四,探究,需要引领,需要自主,需要合作。
(一)探究需要引领。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师都是课堂的精神领袖。教师的引领从理念层面而言,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施加知识、情感、人格、价值观诸方面的影响,具体到探究这种学习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从操作层面而言,探究型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方式方向及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负起启发、引导、组织探究的责任,所以,探究是自觉而有序的,而决不是完全自发无序的活动。
(二)探究需要自主性。这个自主,主要指学生探究热情的激发,自身产生探究学习的需要。自主,表面看是要求学生的,但从本质上看,责任却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怎样的教必然导致学生怎样的学。所以探究型的课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讲,要注意限制自己的“教”(实质是“填鸭式”“满堂灌”),以免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与兴趣。自主,是必须要有空间的。
(三)探究需要合作。合作,既在于师生之间也在于生生之间。探究型课堂,从师生合作层面而言,除去前面讲过的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引领之外,教师可以通过探究这种方式完成教育内容的传递。其实,课堂总是要完成知识、文化、情趣、价值观的传递,所不同的是传递的方式。探究型课堂中的师生合作,是基于双方的需要。学生需要教师的引领,而教师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更利于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的兴趣、方法及达成的效果,合理互动的结果,便是教学相长。从生生合作层面而言,同辈教育或者说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正面的)的效果很多时候要好过单纯教师的说教。在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氛围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催生不同观点方法的碰撞与交融,也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五,探究是一种扬弃,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我们需要建立探究型的课堂,并不是说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都是错的。在有些关于探究的示范课中,我们见到教师已基本上不再讲授传播知识或方法了,而只是象一名节目主持人一样维持着活动的进行,这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名义进行的。其实,教学从其根本上讲是一种知识文化、精神的传递。课堂模式其实只是传递方式或媒介的差异。探究型的课堂必须萃取诸多课堂教学方式的长处,并摒弃种种扼杀学生主动思考的因素,方能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如果我们因为需要构建探究型的课堂教学而否定其他合理的教学方式,因为追求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而有意无意间弱化了教师知识、人格的引领,那么这样的教学改革可能和改革的目的相去甚远。
其实,如何构建探究型的课堂,本身是一个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究的课题,而我们追索这个问题的价值,就在于使教学——这种基于知识、文化、精神的传递更加顺畅,使学习者更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