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校本课程 >  阅读文章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案例设计 唐玉梅

阅读:618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5/6 10:42:05

【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材的篇幅不多,但在以后许多章节都有涉及,因此本节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内容虽然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主要采取探究实验、学生自主阅读与讨论、模拟演练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方法。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能源物质,设计葡萄糖、脂肪、医用ATP片剂的燃烧实验,让学生明确这些能源物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由问题讨论2导入探究实验二,让学生认识到在以上物质中只有ATP是直接的供能物质。整个的设计始终贯穿问题讨论、思考、模拟演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将重点、难点问题层层分解,步步设疑的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结合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生物新课标提出的四项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突出探究性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

第五章第一节介绍能量代谢有关的生物催化剂酶,第二节(本节)介绍A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第三节和第四节介绍ATP的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本节在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本节主要介绍了ATP的结构、ATPADP的相互转换、ATP形成的途径、ATP的生理功能。其中ATP的分子简式和ATP的生理功能是重点内容;ATP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知识目标】

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

2、理解ATP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ATP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这一理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ATP的形成途径、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教学难点】ATP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实验探究、问题讨论、模拟演练、多媒体课件

【材料准备】葡萄糖粉、50%的葡萄糖溶液、动物脂肪、食用植物油、医用ATP片剂和针剂、已经剥好的新鲜的蛙腓肠肌多个、铁架台、胶头滴管、燃烧匙、火柴、酒精灯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1:细胞中与能量相关的物质有哪些?(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能源物质?

实验探究(一)葡萄糖、脂肪(固体猪油)、ATP(医用片剂)燃烧试验。(请三位同学将已准备好的燃烧匙内,分别放入上述三种物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其他同学观察现象)

思考:通过三位同学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完毕)

〖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凡能够燃烧的物质就能够供能,否则不能。由实验现象可直观说明上述物质都能燃烧,都是能源物质。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葡萄糖粉、动物脂肪、少量的医用ATP片剂。通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物质,尤其是ATP,让学生知道ATP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消除学生一提到能量、能源就感觉不是实在物质的想法。

问题探讨2:葡萄糖、脂肪、ATP在细胞中能同时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吗?

实验探究(二)葡萄糖、脂肪、ATP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教师〗准备了新鲜的蛙的腓肠肌,并且已经通过不断电刺激肌肉,直到肌肉疲劳不能收缩为止以备实验之用。(请3位学生进行实验,其余同学观察)

1、  第一位学生将50%的葡萄糖溶液用滴管滴加到挂在铁架台上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腓肠肌上,然后用电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

2、  第二位学生将已准备好的食用植物油滴加到挂在铁架台上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腓肠肌上,然后用电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

3、  第三位学生将已经准备好的医用针剂ATP滴加到在铁架台上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腓肠肌上,然后用电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

思考讨论:

1)为什么要不断刺激肌肉,直到不能收缩为止?(耗尽肌肉细胞内ATP

2)从实验你收获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回答)

〖教师〗糖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等有机物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但是糖类和脂肪中的能量是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的,它们都要先转化成ATP中的能量之后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所以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

〖导入新课〗

一、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8页第二自然段并观察ATP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理解结构简式中符号的含义。然后动手写一写ATP的结构简式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写完后同一小组内的同学交换检查一下,看是否都写对了,如果书写有误请告诉他,并帮他改正。

二、ATP的结构简式全称:结构简式:A-PPP,全称三磷酸腺苷。

〖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指出书写时经常出错的地方(学生常把高能磷酸键和普通磷酸键记混),提醒学生注意,并由此引出高能磷酸键和普通磷酸键的区别。

思考:ATP水解能量从哪里来?(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师〗4位学生模拟结构简式,一男三女。根据你们的理解为其他同学展示ATP的结构简式。

〖思考〗以前学习过细胞中有哪些生理过程在不断地消耗着能量?

细胞分裂、肌肉收缩、营养物质的吸收、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细胞膜主动运输等过程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ATP的水解。(看课件)

〖教师〗5位学生模拟ATP的水解,二男三女。一个男生做俯卧撑,另外4位学生模拟ATP水解,演示出供能过程。)

三、ATP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生活动〗观察大屏幕图片或者课本89页图5-5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ATPADP之间的相互转变时,伴随着能量的贮存和释放,需强调细胞内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最终应使学生认识到ATPADP之间高效、迅速的转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通用货币

 

〖思考讨论〗关于上图中ATP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否可逆?(提示:从反应过程的酶、反应场所、能量等不同方面分析讨论。)

〖教师〗强调此转化过程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反应过程也是不可逆的。

四、ATP的形成途径(参看课件)

〖学生活动一〗5位学生模拟ATP的形成(人和动物),一男生呼吸。其余四人分别扮演ADPP,模拟ATP的形成。

〖学生活动二〗6位学生模拟ATP的形成(植物),一男生呼吸,一女生扮演光合作用。其余四人分别扮演ADPP,模拟ATP的形成。

五、ATP的利用

〖教师〗件显示图片或者学生参看课本90页图5-7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图,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进行补充和完善。

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机械能、化学能、电能、渗透能、光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回归前面复习的各项生命活动,再次与学生共同讨论ATP中能量的利用过程。

〖课堂小结〗

〖课后达标训练〗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假设现在有一个人因饥饿造成急性休克,周围可用的药品有:葡萄糖口服液、葡萄糖注射液、片剂和ATP针剂。如果你是医生,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建议用葡萄糖注射液,及时补充能源、有的建议用ATP针剂快速提供能量?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近生活,给学生展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课外探究】

11954年美国人阿龙用叶绿体加上ADP和磷酸,照光后得到ATP。那么,ATP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到底是如何生成的呢?

2)动物体和人体内ATP形成的途径除了细胞呼吸,还有其它途径吗?

(课外查资料,培养学生继续探究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理念。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要通过以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的形式,不断推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不断克服和解决一个个新问题,而且探究实验、问题讨论可生成性强,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此过程中,通过模拟演练,结合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了讨论,合作交流及表达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案例还涉及了拓展延伸,旨在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外探究的设计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但是,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课前应该将学生合理分组,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和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合理的搭配在一起,让优秀生起到带头作用,并能帮助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形式汇报各自学习成果,教学效果要更好一些。

2)探究实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他们亲自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还有一点我觉得自己有待改进:在讲练结合方面,我在本堂课中的做法是:讲完所有内容后,让学生做一小组达标训练。这样做使讲和练有点脱节。如果把习题分散穿插在相应的知识点后,课堂效果应该会更好。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