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政治:浅谈哲学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128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6/8 22:01:34

  哲学常识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我们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要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相同地,对于教师来讲也应该用这一科学的认识工具来指导自己做好工作,正确评价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现将我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对于教学来讲,最大的实际就是学情,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把握不住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么即便制订出了工作计划、教学方案也有可能实现不了而变为空谈。了解学情应该尽早着手,从知道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以后,要马上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如果是高一新生,那么应该了解他们的入学成绩,以前初中时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如何,像今年高一这一届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开始接受新课改的课程,搜集、组织、整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但是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控和运用能力是我们高中教学中需要再进一步加强的,从而找出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如果是从高二、高三开始接的班级,那么就要第一时间跟班主任联系,取得学生的信息,包括本班学生的脾气、性格、特点、以前的学习成绩及学习状况,整个班级的班风也要尽快摸清楚,最短的时间内记清楚学生的姓名,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一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教育理论当中有一个句话:“因材施教”,体现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每个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不同的,都包含着自身的特点,我们搞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政治学科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塑造人的灵魂,怎么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具体的分析每个同学的情况,并从中找出其共性,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比如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归类,哪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不够,上课前需要多检查一下,哪些学生上课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需要多注意一下,哪些学生课后复习不够,课后要多抓落实,督促他学习,哪些学生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那么应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到一个适合他的学习方法,这些看起来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有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有的人最后成功而有的人最终失败,可能不在于对于一些大问题处理地是否恰当而关键在于平常的日积月累,这些细节工作是否可以做得到位。  
  三、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那么我们要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对于一个学生也是一样,也有两面,可能他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但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的优势,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是美术班,班里的墙上展示了许多学生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我惊讶的发现有好几个我认为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画画却非常的好,而我欣赏的几个成绩优秀的得意弟子专业课却不怎么样,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告诫自己以后不能片面地、狭隘地看学生,所以在给这个班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以此作为实例,专业课和文化课就是美术班学生学习的两面,这两面都是不可忽视,缺一不可的,要保持住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想办法把自己不足的抓紧补上,这样才能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应该多向班里专业课和文化课都很优秀的同学学习。在给学生讲“全面的看问题”的时候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班里成绩第三名和第三十名的同学哪个成绩提高的幅度会更大?名次更容易上升?学生很清楚的回答是那位第三十名的同学,这就体现了事物的一分为二,好事情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事情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第三十名的同学这次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以后仍然是三十名,他的成绩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关键要看他有没有创造出使成绩得到提高的条件,这其实也体现了哲学上一个很重要的原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对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目前来看学习能力跟成绩优异同学也还有一定差距的同学鼓舞很大,他们其实更加需要教师给他激励,为他创造信心,让他自己不要因为某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而灰心丧气,当然这中间还是要给学生强调条件的问题,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同学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事物总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这要求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当某一次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经常把责任推托到外部条件的身上,比如基础差、考前没复习、家里有事情、身体不舒服等等。针对这种现象,在讲“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时,我引导学生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为辩题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强大力量,教育学生如果出现问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强调客观理由,不要再怨天尤人,而是脚踏实地的从现在做起,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外因的作用,让其自觉地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分析,找出来哪些是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哪些是在自己发展道路上起阻碍作用的,对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怎么样才是使自己发展更好的途径,,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教会学生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  
  五、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道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我们都知道“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在分析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前提下,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要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把教学内容的主次分清楚,在重点和难点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那么就一定要分析其原因,不要简单地用一种方法再将这一知识点讲了又讲,那样可能只是徒劳的重复劳动,而应该尝试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能学生的难点就能够迎刃而解,这样就避免教师浪费力气,关键是能够让学生明白理解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列举自己目前需要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哪些事情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通过自己的分析,学生明确作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才是需要我们集中力量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这样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能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仅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还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高考科目的重要性,而在这些科目中哪些知识点是重中之重,学习和复习的时候要有侧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当然其他非高考科目也影响着自身的发展,所以应做到统筹兼顾,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得到全方面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学习了理论原理,而且马上可以跟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关键是运用这些原理指导自己的学习及生活,体现了我们思想政治学科的实效性和德育性。
  在教学中运用到的哲理还有很多,估计整理完整是不可能的,我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这些哲理发挥更大的功能,指导我的工作,最后请允许我在列举一个哲学原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但更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赢得一片光明的前途!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