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一直在探索和实践探究性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过去不曾看见的内容现在看见了;过去不曾想的问题现在积极思考了;过去不曾做过的实验现在亲手做了;过去不曾研究的问题现在自主研究了。通过探究性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北京市高中物理学科,在会考时间提前半个学期,试题选择性、开放度和难度等方面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2009至2011年北京市高中物理会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增强,特别是对一些联系实际、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普遍处理得比较好,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和成果。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性质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和战略目标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020年使我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中国要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
要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就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教育。在教学中,要着力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
一、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基本发展状况
在我国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1阶段:新课程实施之初,广大教师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科学探究的要素,实践探究性教学,可以想象,当时常常出现形式重于内容的情况,不少教师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认为是七个环节,既然是环节,因此七个环节要环环相扣,结果使探究性教学成为一种规定性的,统一操作程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的时间紧之又紧,难以使探究性教学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探究性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第2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不断感悟和认识探究性教学的内涵。对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要素也有了正确的理解,不再将探究要素认为是教学环节。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七个探究要素也不面面俱到了,而是比较关注探究内容,比较注重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连续几届举办的以“科学探究的教学”为主题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师大赛,有力地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采用探究性教学的课型不断增多,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有所增强,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从目前情况看,采用探究性教学时,绝大多数教师已不再将探究要素面面俱到,但是将探究的具体内容面面俱到,成为一种新的制约。它依然制约着探究性教学成为一种常态课,制约着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探究影响电阻因素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在课堂上全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将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速度等关系在课堂上全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将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在课堂上全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单摆的教学中,教师将周期与摆长、摆球质量、振幅等关系在课堂上全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应该说,将概念和规律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全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件好事情,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探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中,每一项具体的探究都伴随着操作、讨论、交流等环节,所以课堂上时间非常紧张。另外学生的探究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课堂上难以使绝大多数学生均完成各自的探究任务。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一些,并将全部教学内容完成,采用了一些处理方法。比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一个大组的学生仅完成其中一项探究任务,这样争取到了时间。可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结果汇报时,本大组学生能够看得明白,听得懂。但是由于其他大组的学生没有经历这个探究过程,听同学介绍时,往往是一头雾水,这无疑会影响探究性教学的整体效果。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多,课时相对较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实施探究性教学,使探究性教学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发挥探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就要进一步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探究性教学实效性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根据个人的观察、思考、研究和实践,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愿意和同行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