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阅读:61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2/12 13:28:30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要特征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培养人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课改,关键要走出传统模式,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
  一、由面向部分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
  过去,课堂教学成了面向部分学生的精英教学,课堂上,只有优生才积极配合教师,其他学生是消极的旁观者,得不到教师的督促、鼓励和引导。教与学的互动对象基本固定,因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单一。假如我们仍然按照旧的要求进行教学,必然会使相当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不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制造”出众多的时代落伍者,这显然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
  新课标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关注的对象,不能强调教学的统一性而忽视个性,更不能视后进生为“包袱”而只关注少数“精英”。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学生的潜力、思维特征、能力特长等都是不同的,尊重科学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而单一的教学设计,只能面向部分(大部分)学生,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这正是新要求与旧模式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它,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情感态度和表现情况等,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问题或有关教学活动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例如,开展新闻“三分钟”演讲活动是让学生“动”起来的一种好形式。为了积极参与演讲,学生们在课前动手搜集、编辑新闻资料,从而养成了关心时事、关心社区、关心身边事的好习惯,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自我。
  二、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的讲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完全成了知识的“容器”。现在看来,这种模式的弊端日露。缺乏了主动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缺乏思维活动,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是其一。而知识从教师的脑中传递到学生脑中,还有一个传递效率的问题。学生常常对教师传递的知识进行过滤、筛选。比如,学生往往是乐意接受有趣的知识,而对无趣味但重要、必须掌握的知识拒之门外,造成知识体系空位或逻辑推理过程断层,一旦要用起来(如考试等),其应用知识的水平可想而知,这是其二。以教为中心,培养出的是一群思维惰性、依赖性强的学生,脱离了课堂就会茫然,缺乏自学能力,谈何终身发展?这是其三。要消除这些弊端,课堂教学必须要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起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材,教学要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从课本出发,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给学生以心理支持,创设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首先是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要由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把教师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那么将会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良好的动力。要多给予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机会。笔者体会到,转变角色最关键是把课堂让出来,教师必须精讲,讲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余的时间则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辩论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迎接挑战。
  三、由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转变为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素养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把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否实现往往被忽略。其根本缺陷在于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离出来。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把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仅当作认知体来对待,课堂教学因而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学实践的正反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实现过程与结论,认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整合。
  新课标在“分类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要地位,特别列出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等七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见在教学中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性。就这一项内容来说,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形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品德素养确实太重要了,环境污染、乱捕滥猎等,一系列破坏环境的行为,无一不是缺乏相关素养使然。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果只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课堂教学应转变为既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也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作用,究竟是建设性作用还是破坏性作用等。例如,在有关内容的教学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现在鼠害那么严重?让学生思考,并给出一个数据:一年全国要吃掉6000吨蛇。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对吃蛇的看法,从而引导到建立“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上来。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才是课改的本质功能,而这样的功能体现在做好课堂教学的转变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注重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才会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发展,体现课改的理念、实现课改的目标。
     来源:网络  编辑:bingxu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