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的活动过程。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教学模式,这不适合现今学生的特点,与“以生为本”的时代要求相差甚远。笔者认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师生互动关系,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提高政治教学效果。下面如何构建师生互动关系来创设和谐教学氛围作一些分析。
一、通过“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如在讲述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时,我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收到很好的效果。设问如下三个问题来互动:1、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园”的向往,都在期待发现和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假如当年陶渊明真的找到了他的“世外桃园”,是否就能置身于一个矛盾的世界?
通过此设问,学生置于了一定的场景,大部分同学基于这一目的标题,能够得出否定的答案,但思维的翅膀还未能完全展开。在此基础上,又抛出了我的第二个问题。2、假如不能,那“世外桃园”里有哪些矛盾呢?
此问一出,学生立刻舒展开思维的翅膀,进入了想象的空间。前面我们将矛盾时所运用的例子,成了大家解题的把手。大家活学活用,跃跃欲试。有人说:“桃花园里有人,有人就有同化和异化的矛盾。”有人说:“桃花园里有流水,有流水就有运动和静止的矛盾,”有人说:“桃花园里有山石,有山石就有化合和分解的矛盾”……在课堂氛围的渐渐活跃中,达到了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感受到了矛盾的普遍性。最后,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我再提出了第三问。3、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陶渊明如此向往他的“世外桃园”呢?
学生通过思维,回到我们最初设问的起点上,让大家明白“世外桃园”之所以是理想世界,不在于它没有矛盾,而在于他少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少了战争的纷乱离合等社会矛盾。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了。
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使师生心意相通,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学生在师生对话、讨论、质疑和辩答等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的快乐,使课堂气氛和谐,达到了课堂教学目的。
二、通过“师生对话”互动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让学生毫无顾忌的参与教师安排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对话实现的。笔者在讲述“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一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首先让学生举例感受塑料袋与我们的白色生活关系,并让师生对话讨论: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感到教师能够倾听自己的见解,尊重自己的观点,才会从心底接受教师的观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讲一讲他的观点。如果这道题的解决办法很多,或者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就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通过“灵活方法”互动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
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互动教学方法,创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时,我并没有先解释书本理论,而是组织学生到商品市场和几家企业进行调查了解情况,在调查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地给学生讲授价值规律的基本知识,并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围绕“如何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等问题,再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互动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