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课堂因“预设”与“生成”的激情碰撞而精彩

阅读:45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31 9:15:33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李玉霞)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不可能在教师预设的教学思路中按部就班地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相机而教,即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那些错误的答案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心有不悦,置之不理。其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小插曲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随意地作出“对”“错”等标准性的评价,而要巧妙的加以利用,利用好“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让它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使课堂因“预设”与“生成”的激情碰撞而精彩,课堂也将焕发出生命力。
【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讲述了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走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系统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西汉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西汉初年,天下初定,需要确定皇朝的正统地位和统治基础,儒家思想开始受到重视。董仲舒结合百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倡导“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确立了三纲五常。至此,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来到教室,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开始讲课。其中在讲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思想时,出现了我预设教学思路之外的一幕:
多媒体演示材料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三纲五常
这时有个学生故意把嗓门提得很高“夫为妻纲”,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一看,他是平时爱扰乱课堂秩序的张南同学,这完全在我的预设教学思路之外,我是对此置之不理,按照我的预设教学思路继续讲课,还是处理这个在我预设教学思路之外的节外生枝的问题?我决定处理这个问题.
(老师)点拨: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仍然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他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张南同学突出“夫为妻纲”,表明他以后有大男子主义的倾向,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啊。(这里全班同学瞪大了眼睛,我继续剖析下去)在这样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男性要想有大男子主义的倾向,他必须有点本事让女性服他才行,没有实力哪来的能让女性服他的魅力?要想有实力,今天必须努力学习,将来才可能有魅力。张南同学之所以大声说“夫为妻纲”,表明他以后有努力学习的决心……
我的话还没讲完,张南同学站了起来,他低下了一向在课堂上高傲的头,不好意思地说:“李老师,对不起,我以后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了,我会用功学习的,但不是为了实现所谓的夫为妻纲,毕竟现在社会是男女平等的,人总要有点本事在这个社会立足的,男生更应该如此。”(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拓展:“三纲五常”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定的思想文化,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三纲五常”思想中有益的思想成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做人的深刻哲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富,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全班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扰乱你预设的教学思路,教师应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巧引妙导,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堂课,教师面对预设教学思路基础上的“节外生枝”,,没有手忙脚乱,而是顺水推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十分难得的教学机遇,正确引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将学生引上了预设的轨道,使教学由无序走向有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教师要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或组织,让鲜活的动态生成擦亮课堂,使课堂因“预设”与“生成”的激情碰撞而精彩。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