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高三历史学科复习方法探究

阅读:117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7:58:24
季守凤
【摘要】随着历史高考对能力要求的日渐深化和提高,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教学的核心任务必须是面对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教改的变化要求努力提高复习实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科能力、应试能力方面的培养均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的表现。
【关键词】历史复习   阶段性   关注问题
 随着历史高考对能力要求的日渐深化和提高,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教学的核心任务必须是面对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教改的变化要求努力提高复习实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科能力、应试能力方面的培养均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的表现。
首先要熟悉高三历史复习思路。
一般为三轮。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其次是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克服教学视野的盲区,即教学局限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对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对学科的价值理解”、“对学科的态度”等漠然视之。这容易造成学生学科素养的结构性缺陷,以至于即使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双基”,也不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只关注知识点的传授,不太关注让学生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必要的、合理的逻辑联系,即缺乏结构意识,这使学生学过的知识特别容易遗忘,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显得低下。但也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都属于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所学教材为依托落实基础知识。教导学生领会实用的学习和应用的方法。再一个不能误解学科方法的教育方式,把“学科方法”窄化为“解题方法”,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方法,灌方法,学生会方法,但不会用方法。缺乏实践意识,应注意在日常训练中贯彻方法,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2.既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又注重二者之间的区别。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是“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命制一贯的原则。所以重视教材、重视主干知识,即抓住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线索的清理、基本结论的证明基础上,要进行科学整理专题、力求历史与现实统一。以问题来设计专题,而不应是历史知识的简单排列,历史专题要有现实价值,即要求能够说明现实问题,立意要求重视经典的成熟的结论。要处理好几对学习上的矛盾与主次关系问题。一是重课本弱资料,摆正它们的主次地位;二是重主干基础知识,不要一味去追踪热点;三是训练句式结构答题规范,不要盲目任意堆砌;四是重视过去的错题,“修补”后再用;五是不要一味求新求洋求怪、稳(基础)中求变(变通)。
3.在内容上要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它既是民生新话题与民本老话题的统一,又是基点与热点的统一。人创造历史,经济引领变化,兴衰有原因,价值在趋同。经济史仍然是历史主干知识中的主流。
4.稳扎稳打,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一节、每一单元。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但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依据大纲考纲,紧扣教材,从节——单元——整体来抓好基础知识,落实主干知识体系,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务必做到落实。同时又要兼顾对课本边角知识的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牢固地掌握书本里的备考知识点,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为下一轮综合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5.为赶教学进度,压缩教学内容,盲目加快进度,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致使学生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煮成“夹生饭”;为“抢占知识的制高点”,在知识深度上故意拔高,超出课程标准,加深教学内容,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好,学有余力,加深对学生参加高考有好处,但学生未必能跟上,结果好心办坏事,培养出很多差生。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