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更新授课模式 构建高效快乐课堂

阅读:53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7:29:48
新课程的主旋律该是“如何点燃学生心智的火把”,让学生们都动起来。但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沿袭的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再加上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尤其是历史老师只能情愿或不情愿地进行“满堂灌”,充其量也只是“满堂问”。历史课成了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致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兴趣就会衰减、消失。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培育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是打破传统教学框框、消除不良因素干扰、“点燃学生心智火把”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更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一、网络的信息和情感支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
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热情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现代教育大师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由于时空的限制,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不像自然现象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历史则不能重演。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老师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进行描述,更好一点的顶多利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作直观演示,但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这样就很容易把原本生动鲜活的历史弄得枯燥乏味,严重地摧残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网络对于当代学生有“天然”吸引力,网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和生动逼真的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多方位刺激,这些若能在教学中被因势利导为我所用,那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最大化。像视频,歌曲,Flash等网络素材和资源,由于其对视觉冲击更加震撼,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愿”学的“杀手锏”。
如在《五四运动》一课,使用电影《我的1919》的一个片段,然后设疑:“我的1919”爆发了什么历史大事,这场运动为什么会爆发,运动的主力是什么人,有什么意义。从而不仅激发了学生主体探究的兴趣,又把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变成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一些优秀的歌曲,尤其是近现代救亡图存的革命歌曲本身就是鲜活的历史教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都有无可比拟的作用。Flash因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而受到学生广泛的欢迎。恰当地使用Flash动画,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一个历史空间。这样就避免了历史学习的一个误区——对历史知识的过分释记,转而追寻新课程理念——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培育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过来,主动参与的过程又推波助澜地把主体的兴趣和激情进一步鼓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二、网络的资源和环境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使学生“乐”学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不是故纸堆,历史教学更不应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死记硬背。如果那样,只能使历史课堂窒息,只能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材处理上也要打破本本主义,“与时俱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实际上学生乃至成人,都是从他们的环境、家庭和社会直接地、现成地吸取经验,从而获得大部分的教育。所以应该让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教育的起点,让学生的生活自然成为教育的背景。那些一本参考书,一本教案用好几年的老师,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信息技术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因其带来的明显的效果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可使历史教学工作别开生面,异彩纷呈,大大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使学生“乐”学。
如,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于这样的民族盛事,可由此联系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做个专题课。首先利用网络搜索最新报道,并利用视频,Flash了解发射场景,太空之旅,宇航员的训练和在太空的生活。然后追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从嫦娥奔月到万户火箭。在此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成就(如火箭、风筝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始终在课堂中洋溢,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意识到了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又如《鸦片战争》一课,由禁烟运动的情节拓展下去,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毒品知识,了解毒品的危害,引发关于青少年与毒品的大讨论,最终引发“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呼声。
科技是在发展中,而历史学科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是应该利用新科技的。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发展中的科技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并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才能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们也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才能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心智的火把”。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