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学思结合原生态教学思想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应用

阅读:126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5:56:31

南雄市教育局  何庆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南。《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思结合就是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获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的过程。思考是指针一个或几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学思结合原生态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运用,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是人的智力能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思维品德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简明地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他重视教学中“学”与“思”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为思的基础,以思为学的途径,学思并重。学习和思考是基础和深入的关系。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不仅是学好各学科的需要,更是学生终生发展的要求。在当代的教育中,如何发扬孔子的学思结合等原生态的、生生不息的教育思想,开拓创新,穷通变易,使我们的教学更诗意地栖居,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的。现就学思结合原生态教学思想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念。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全面地考察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方面地进行联想,是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重要标志。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感知教材、感悟知识。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启发性,争取做到使学生乐于思考、便于思考、急于思考。教师要发挥和挖掘教材的多元性、层次性,培养学生同时思考几个对象、几个层次的能力,扩大思维的空间容量,增加思维的广阔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作用,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或教师传授知识时,做到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学习和思考双向、双边。师生一起共同对教学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等进行具体分析,做出广泛的联想,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将它推广并应用于解决同类的问题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开阔:

第一、时时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焦点、关键点、知识点、连接点、切入点等,进行启发、进行引导、进行点拨,学生时时处处在学习、在思考之中,教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教学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重视和思考--《王立军叛逃案被成都检方依法提起公诉》:新华网成都9月5日电,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立军身为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明知薄谷开来有杀害尼尔伍德的重大嫌疑,却违背职责、徇私枉法,以使薄谷开来不受刑事追究,已构成徇私枉法罪;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已构成叛逃罪;未经批准或者伪造批准手续,违法使用技术侦察措施,已构成滥用职权罪;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巨额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已构成受贿罪。被告人王立军的上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以徇私枉法罪、叛逃罪、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教学提问:政府权力是谁赋予的?根据某些政府公职人员变质的后果,说一说滥用权力会给国家、家庭、个人造成什么后果?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危害,政府公职人员要置身于民主和法律的监督之下行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下,然后进入讲解政府依法行政。教师通过社会典型的案例,联系学生已有的现实经历和情感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令其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之中。有利于调动了学生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力及社会新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有利于培育学生思维品德的广阔性。

第二、辨辨异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知识,出示有关概念、原理、定义等相近的政治术语进行辨别,经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比较、分析、综合,作出判断。通过比较辨别,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教学中,教师阶段性小结时提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三者有什么关系?区别: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依法执政是党最基本的执政方式(行使主体不同)。联系:三者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都体现了法律的尊重,崇尚法律权威;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体现。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遵循知识规律使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通过比较提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的知识构成一个体系,使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通过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运用对比防止知识的负迁移;通过比较,来巩固知识的迁移。这样,通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辨辨异同,使学生对教学知识明明白白,增加了知识容量,明晰概念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维的广阔性。

第三、层层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著追求。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一提出并引导学生思考加以解决。1依法行政的含义;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原因;3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4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5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通过对教材结构体系(含义-原因-要求-原则-意义-水平)层层分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将分散、零星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构成一个有序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将整体教学内容变为连续性的个体教学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随着一个一个教学问题的解决,最后达到整个教学任务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指点、指引的主导作用。教师层层剖析教材结构体系,学生清清楚楚掌握基础知识。其中,更重要的是无形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学思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就是要引导学生首先学会进入问题情境收集、整理信息,了解题意,提出教学问题;然后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归纳与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第一、社会性问题的探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社会性问题探究的来源,首先应坚持社会性的原则。“社会即教育”,社会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社会性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感悟真谛,掌握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有社会生活价值的探究活动,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即探而有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教学中。讲述--依法行政的合法行政,某县政府在政府财政支出无力的情况下,为了修村村通公路,强行向农民集资每人300元,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在县人大的监督下,该政府撤消了这一决定。该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作出了影响公民合法权益、增加公民负担的决定,是不法行政的典型表现。这样通过社会的案例,用非正面的例子,让学生探究,依法行政必须要合法行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第二、焦点性问题的探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提出焦点性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师生间、生生间互相启发、交流、探讨,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既获得知识,又增长智慧。在“高中《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依法行政对政府有何要求?案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一个被挖成10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一叶孤舟,这就是网上流传的史上最牛钉子户。自从2004831开发商贴出动迁公告,随后整个片区280户都已经搬走,唯独剩下了吴苹一家。这一坚持,就是3……引导学生对焦点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探讨,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政府行政行为,思考、讨论、探讨、评价城管执法人员面对小摊贩三种行为。追问:合法一定合理吗?合理一定合法吗?合法行政:实施行政管理时,应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合理行政: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平等对待每个公民,不偏私、不歧视,管理措施恰当,避免简单、粗暴,甚至暴力行政。程序正当:公开行政管理内容,遵循法律程序。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各项权益。高效便民: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不推委拖延,不互相扯皮,更不能不管不问。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权责统一:政府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责任的统一。追问:我国政府除了坚持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外,还应该怎么做?教师通过焦点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维品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第三、热点性问题的探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问题式探究是一个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探性。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教学中,如材料: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向社会通报10起领导干部问责的典型案例,包括: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拆违不力,街道办副主任被撤职;深圳市经适房装修质量差,管理站责任人受处分;珠海市公路建设屏西路搁置3年,建设局局长被问责;陆丰校园暴力频发,副市长被调查;东莞市东坑镇禁赌不得力,公安分局局长被免职等……让学生探讨:在问责制风暴中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在问责制风暴中政府如何进行决策?在问责制风暴中,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应树立怎样的权力观?总之,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教学问题探究活动,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设问的技巧,充分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通过热点性问题的探究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具有深刻性。

三、运用辩论式教学,学思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批评性。

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中心论题,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辩别是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过程中自我表现作用的结果、是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对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批判,从而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运用辩论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批评性:

第一、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问题,或其理论性较强,或因其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各陈观点,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更容易理解理解社会问题的困惑,化难为易。例如,在“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讲故事:《吃蛋原理》,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 , 这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 , 可有三种消费方案:一是坚持一天吃一个蛋一一收支平衡。二是把鸡杀了吃掉一一透支。三是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 ,省出 10 ,孵成小鸡。如果成活 8 , 4 只母鸡 ,4 只公鸡 , 过上些日子 , 这家人一天可吃 5 个蛋 , 遇上特殊的日子 , 还可以杀只公鸡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 , 积累也会越来越多。然后辩故事:面对同一事 物,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三种不同的消费方案 ,反映不同的消费观点。整个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第三种消费方案体现了发展的观点。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 因此 , 要全面的看问题 , 防止片面性。同时 , 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好的方面转化。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不流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评析--主张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于国于民都极其重要,任何时候都要继承和发扬。对于民族,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对于个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人,将难以战胜自我,成就事业。经过讨论,学生们能够统一认识,对该命题的教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问题的认识,教师在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设情景,把复杂的法律命题,演变成一个容易理解的社会生活问题,融法理于生活中,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地展开讨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第二、教会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帕金说:“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成为力量”.比如对社会出现的某些腐败现象怎样认识?作为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怎样理解生活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就对这些学生都很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讨论的问题,学生由于社会生活实践的缺乏,认识水平的限制,有可能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与我国政府现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对此可组织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最后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的看待我国政府所进行的一些努力,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国政府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

第三、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例如,在高中《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你是如何看待“贷款消费”的?消费应计划而为,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同时结合未来预期收入,适当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不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增加经济负担。家庭消费还应该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度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避免盲目随大流,从众消费要理性。避免情绪化购物,保持冷静,选择适合自己及家庭需要的商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的消费倾向,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这样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消费。

四、运用参与式教学,学思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参与式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讲究以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师生平等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和途径。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遇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决不盲从、人云亦云,更不迷信权威。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它本身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思维的情景,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从质疑中及时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第一、参与教学重点思考。教学重点是依据课程标准,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问题探究题,如在“高中哲学生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中,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用PPT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小于、大于180度的科学发现的材料。设问:新的科学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成谬误的。所以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我们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阅读课文,联系旧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和回答问题。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第二、参与教学难点思考。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如在“高中哲学生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学难点思考:漫画“下雨好不好?”设问:为什么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实际进行对照思考、讨论交流,发言。通过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参与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化解教学难题,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第三、参与教学关键点思考。教学关键点是指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并抓住了关键,教学就能进行得比较顺利。如在“高中哲学生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学难点思考,关于人与自然的环保教育材料。设问: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为什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渗透德育,形成理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观赏动画镜头。读课文,联系旧知思考问题。分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小组之间评价。用新鲜的手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将课堂的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探究,形成理念,并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进全面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五、运用讨论式教学,学思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运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

第一、让学生讲一讲,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教材知识后,进行发言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教学中,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问题: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有哪些?学生:石窟艺术、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木卡姆)、民族舞蹈。老师:这些文化都属于中华文化。这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老师: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1)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看: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从共性和个性上看: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老师:在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如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少数民族的文化传到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共同点,体现了共性;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点,体现了个性。(3)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看: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总结: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通过让学生讲一讲,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让学生谈一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时,除了要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含义和内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找出“分配制”与“所有制”之间的联系,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即我国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的经济制度,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又决定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让学生谈一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让学生议一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思维互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议一议”有助于学生大胆参与、互动提高,可以起到探索知识的作用。如在学习保险的知识时,学生不仅应该知道保险分为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还应该能从政策性保险的特点和内容判断出这其实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内容,从而把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习。同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样要求要对学生所学知识网络有一个比较深入地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的传授,不愿花大力气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迁移能力,就无法实现思维的灵活性,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议一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运用讲授式教学,学思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讲授法和其他各种方法结合一起。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通过讲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演绎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是思维活动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培养学生熟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完整地概括出其知识的全貌,这是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一、分析演绎,逐步推演,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演绎能力要求学生发散思维,由点到面,分析研究要深、要广、要透。例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教学中。针对当前世界上有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威胁论,来阐述我国坚持走和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本题就是较为典型地运用到演绎分析两种思维方式来解答问题的。首先要运用分析演绎的方法对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原因、方式进行阐述,即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最后还应该通过对以上问题的阐述来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的发展不仅不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相反还将对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大而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驳斥“中国威胁论”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分析演绎,逐步推演,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第二、归纳综合,归纳要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归纳综合能力则遵循的是“个别―一般”的思维方式,一般要对现象进行概括,再透过现实看本质,其结论的完整性也要依据掌握材料的完整性。例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教学中。原因可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作答。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是由以下条件决定的: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⑤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⑥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⑦锻造了一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必然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只会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所以我国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通过让学生进行归纳综合,归纳要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透过现象,思考内涵,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透过现象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内部规律。如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教学中,如在山东形成了齐鲁文化,在上海、浙江、江苏一带形成了吴越文化,在四川形成巴蜀文化,在云南贵州形成了滇黔文化。学生看课本,思考: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是什么?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举例:饮食文化中的“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学生: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多媒体展示: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比较苏州园林、浙江乌镇与贵州屯堡。比较越剧与贵州地戏比较上海时装展与滇黔民族服装问题一:反映了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有什么不同?学生:华东地区人工雕饰的文化资源较多,西南地区原生态文化资源占多数;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吴越文化精致典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问题二: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原因:吴越文化是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与水有密切关系。西南地区属于边陲山寨,因交通不便,与内地交往不甚密切,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多民族交错杂居,因而滇黔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这样通过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摸索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通过大量的案例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社会现象中,寻找出政治本质性的原理和规律,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政治教学水平,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推崇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人逐渐开始追求朴实、有生命、有实效的课堂教学,返朴归真的教学成了教师研究、学习的重点。原生态教学的魅力在于洗尽铅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日常教学中,原生态课堂追求的是保真务实求活,原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生态课堂教学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教学核心是师生生命的自由释放的过程,是学生创造力及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教学原生态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建立一种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及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

 

     来源:网络  编辑:bingxu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