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改进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阅读:38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5:00:25
改进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适当布置专题,调研性课题。同时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
一、 改验证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导 学生科学思维在“人教版九义三年制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已有好几个探究性实验的例子,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四节“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第四章第一 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等。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在做其他实验时,先不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结果,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性实验来研究这些问题逐步解开疑团。例如在学习第五章第五节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上的差异和碳元素化合价的不同,接着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究竟是相似呢,还是截然不同?②是一氧化碳较稳定还二氧化碳较稳定?结果有的学生从两种气体的组成上推测它们的性质应该是相似的,有的学生却从分子构成的差异上断言他们的性质不同。这时我告诉学生,究竟谁是谁非,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了一组实验:①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②将一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③将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④试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却没有,而二氧化碳没有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却有,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了二者在性质上的差异和转化关系。又如,在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讲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盐酸和稀硫酸中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只是酸根离子不同,接着提出这样两个问题:①稀硫酸和盐酸的化学性质究竟是完全相同,完全不同还是大同小异?②酸溶液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氢离子还是酸根离子?然后引导学生做了一组探究性实验,最后归纳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通过这样来组织教学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积极参与,其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实验比由教师演示给自己看,观察到的现象会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其心情激动态度积极,思考问题的自学性会大大增强。可见,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应当多采取这种形式。一般地,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费时间不长,安全可靠又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只要有数量足够的仪器和 药品,都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例如,“碘的受热和冷却”,“铁粉与硫粉的混合与 分离”以及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要求学生步调一致,实验结束后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与交流,教师做简要的小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三、适当补充和改进一些演示实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打消学生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不妨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一些演示实验,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绪言课上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四个演 示实验外,为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再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净水变色”等,又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能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金属常用锌粒?这里可以补充做一组实验,观察镁、铁、锌等金属分别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的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反应的快慢来消除上述疑问。再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不妨补充做“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的认识等等。此外,在做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仪器装置或药品及操作方法做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以及“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等就是几典型的例子。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需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进?还可以怎样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神秘,创新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四、安排适当的化学实验习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习题既是化学教学上的一种特殊习题,又是要求较高的特殊形式的学生实验,实验的原理,使用的仪器和药品,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都由学生自己 设计,这对于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借助实验 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课本中的实验习题可供选择使用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例如,在学习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实验习 题,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怎样通过实验来鉴别他们?要求每个实验小组至少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一天后由课代表收齐协助教师进行归类筛选,结果整理出的实验方案不下四种其原理大致是:第一种: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现象不明显者原样为 硫酸钠溶液。第二种: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现象者原样为氯化钠溶液。第三种:先用盐酸(或用稀硝酸)鉴别出碳酸钠溶液鉴别出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第四种:先用酚酞溶液鉴别出碳酸钠溶液,再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出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在活动课上,我按照以上四种方案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先将四种方案一一公布,让学生评选比较它们的优缺点。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这四种方案都可以,说不出哪种方案最佳,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依次指定四名学生登台演示看到底哪种方案操作步骤少现象最明显,结果最可靠,比赛结果发现在实验现象都比较明显的情况下,第一、第二种方案 都最多只需取3次原液(实际取2次即可)而第三、第四种方案都最少要取2次最多取5次原液。但第一种方案中由于硝酸银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硫酸银微溶于水,得出的结论不可靠,虽然操作较简单但不能 采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二种方案为最佳方案。这一堂活动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最大,既增长了 许多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学生学习和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五、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加深,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外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定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阔知识视野的有效途径。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定期举行家庭化学小报告,开辟化学园地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小实验,小制作,组织学生参观和访问,观看有关电教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如调查本地农村土、肥、药的使用情况,指导家长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正确地配制药液;研究家庭中用到的日常化工产品如调味品、饮料、化妆品、洗涤品、粘合剂、有机涂料等的性质和用法,等等。
当然,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通过一、二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的,它要求学校、各科教师、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做为一个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在每一节课,每次活动,每一个实验中都不忘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 ,不断激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细胞,同时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要相信,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哪怕是一、二句点拨性的话语,都有可能激励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智慧的火花。我们更应想念: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可低估,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可被埋没!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