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关于对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探索

阅读:55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28 10:56:37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对教材在叙述方式、结构体系、语言文字、版式设计上,求新、求实、求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落实思想教育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关键词】案例;片面性;主体;作业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口述2002年前几个月,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有些观点还会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处。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克服片面性教学
其现象之一就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从而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名“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也大多是关心作业与成绩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的教学祈盼相反。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仅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从而在“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去思考着学习。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将课堂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课堂就像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间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设计和布置要增强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程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式,而脱离了生活的政治只会是枯燥的,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进行政治作业设计时,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素材,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所学的政治知识,提高生活的技能。比如,在学习“公民的储蓄存款”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去咨询自己的家长,了解最近10年来家庭存款变化的情况,并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探寻20年来家庭存款增长的原因。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作业,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学经济、政治、文化知识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加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乃至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05年9月。
[2]张汉珍,《政治课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教学论文?2005年5月。
[3]汪云霞,《关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江苏省南京市第六中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九中学)
     来源:网络  编辑:bingxu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