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准确把握高中政治课教学三维目标

阅读:213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28 10:55:59
新课程在福建省已经实施近六年了,教师们对新课程经历了从理论学习到理念理解再到行动模仿,直至今天领悟反思这几个阶段。随着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有的课堂教学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外表轻实质等误区,最终导致“课堂热热闹闹,下课全都忘掉”的局面。如何摆脱这种困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引起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思考。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笔者力求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寻求原因和突破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三维目标的理解、设定、落实、检测等存在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度和优化程度的高低。
一、正确理解三维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三维一体。三个维度目标不是三个孤立的、独立的个体,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整体,如同立方体的长、宽、高三个维度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
有的教师曲解了三维目标,使之割裂开来、分别落实。为了凸显“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因而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表演课、作秀课。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某个学科、某些知识点的教学难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殊不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有时并不需要刻意地安排,也许教师讲话时的口吻、语气就足以感染学生。或教师引用的正面事例时肯定、赞扬的表情就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特别是,教师自身对某学科知识的由衷热爱尤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浓厚兴趣。
其次,三维目标中的各个要素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有的是显性的目标,有的是隐性的目标;有的是过程性目标,有的是结果性目标;有的是立竿见影、直接见效的短期目标,有的是需要长期积淀、厚积薄发的长期目标。
实施新课程以来,有的教师依然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个显性、短期收效的目标,认为学生成绩的高低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于是,把知识与技能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玩起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穿越”游戏,又回到了应试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是“高分低能”,缺乏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
也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过程与方法这个显性目标,以为只要安排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合作等形式就是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只能导致低效或无效教学。还有的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隐性、无法立竿见影的目标“情有独钟”,政治课堂俨然成了“德育课堂”,把思想与道德强加给学生,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只会让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学生反感。
二、恰当设定三维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但是,实施新课程以来还存在以下现象: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全面、不规范甚至形同虚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含糊、笼统,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在教学前压根儿没仔细研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写入教案作为备查形式而已。
2.教学目标不合理、不灵活,对学生的兴趣点、现有的认知水平、盲点、易混易错点等学情事先没有进行基本了解,忽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只注重知识传授这个短期目标,忽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长期目标的培养。
显而易见,上述现象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恰当设定三维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做到恰当设定三维目标呢?首先,认真详读教材,确定该篇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什么基本要求。再次,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等教学参考资料,进一步明确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具体要求。最后,分析本校本年段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兴趣等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灵活地调整和补充。
三、落实三维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尽管《教师教学用书》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详细的说明,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并未说明也无法明确要求,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恰恰需要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补充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这个环节充分考验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功底,也容易展现教师个性化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取十分重要,如果情景设置不合理,或引用事例不恰当,或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那么,上面设定的教学目标即使再恰当,也形同虚设,只能成为“看上去很美”的海市蜃楼或七彩肥皂泡。因此,落实三维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就是三维目标。以《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笔者从事例选取、情景创设、问题设置、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落实三维目标。
1.事例选取
有些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往往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哲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甚至枯燥。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以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决定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事例的选取上,笔者根据时下全社会都在关注“神八”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这一事件,围绕“神八”热点来设置问题,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
2.情景创设
通过从“神一”到“神八”这一组图片,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不同进步与发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形象地学习和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通过1986年“挑战者”号与2003年“哥伦比亚”号爆炸解体,两次各有7名航天员魂留太空。这些事例和图片的呈现,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人类探索、开发太空的过程中,不断创造辉煌记录的同时,亦留下人类探索太空历程中最让人感伤悲情的时刻,让学生深刻体会和感悟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3.问题设置
问题一:从“神一”到“神八”,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哪些阶段是不显著的变化?哪些阶段是显著的变化?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段落并思考这个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较为轻松自然地掌握质变和量变的概念,并能直接判断从“神一”到“神八”,哪些阶段属于质变,哪些阶段属于量变,做到学以致用。
问题二:若没有神舟一号到四号这四次无人飞船的探索,载人飞船“神五”能成功发射吗?
问题三:“神八”已圆满完成了交会对接任务,为什么2012年还要安排“神九”、“神十”与天宫一号再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设置问题二和问题三,是为了让学生完整地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尤其是问题三的设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一内容的理解。
问题四:你会用什么图形或线条来表示我国乃至整个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请说明理由。
首先,引用同一事例(航天事业篇)从不同角度设问,目的是在完成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这一原理的教学任务后,能自然顺利地向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原理的过渡和衔接。其次,通过设置这个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再次,如果同一个事例能充分有利地服务于整堂课把多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紧紧围绕一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这无疑也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方法运用
教法的运用如下:
(1)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视频导入新课。通过具体直观的图片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使学生轻松学习本课。
(2)讨论法:通过精心设问,组织学生讨论,把抽象的哲学原理通过深入浅出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案例分析法:航天事业发展的事例。
学法的运用如下:
(1)合作探究法:对以下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4人小组交流:你会用什么图形或线条来表示我国乃至整个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说明理由。
(2)观察法:让学生仔细观看“十二载神舟飞天路”图片,思考并回答:从“神一”到“神八”,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哪些阶段是不显著的变化?哪些阶段是显著的变化?
(3)图示法:设问“你会用什么图形或线条来表示我国乃至整个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说明理由。”让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或线条来理解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四、检测三维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对于布卢姆提出有效教学理论,可以用通俗的设问来比喻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注重的三个环节:1.教师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2.教师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3.教师如何验证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由此可见,检测三维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
诚然,并非三维目标的各要素都能得到直接、直观、迅速的检测和反馈,但是,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要素还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一定程度反馈。教师在每节课下课前三至五分钟时间,可以通过小结、测验、谈体会收获疑问,甚至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评价。这是教师获悉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块试金石,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有利于在今后教学活动进行补救和调节。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有侧重又互相贯通,构成一个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探索,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身心愉快地接受知识并掌握技能,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来源:网络  编辑:bingxu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