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和研究对策

阅读:327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6/25 20:16:59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它的本质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它最根本的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学困生,而提高学困生的素质就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和科尔泊特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所有,应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以促进学生个人在各个阶段实现最佳发展。因此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正常、只是在一定的教育评价环境下,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三、学困生的心理分析
1.自卑感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和饿自尊心,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们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废,抑郁的氛围中,上课总是萎靡不振,六神无主,时而东张西望,时而做小动作,时而睡觉,看杂志等,纯粹就是一个陪读生。
2.胆怯心理
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无从下手,遇到困难不敢想老师同学们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也减弱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3.懒惰心理
由于学习上跟不上,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也就造成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上课不求甚解,课下不懂不问,作业遇到困难时,又想走捷径,图省力,请教同学,只要他人说个结果就满足了,有的干脆看人家的或抄别人的。
四、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给于真爱,呼唤自尊
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只有用爱心引导,不简单粗暴,不挖苦讽刺,充分体现教师真爱,转困工作才会取得成效。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成为刺激,或成为障碍,因此,人需要理解,需要情感交流,需要温暖,尤其是学困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是说,对学困生的要动之以情,产生极大的爱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因为他们往往受到歧视,遭人嫌弃,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情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冰冷的内心在温暖的关怀中渐渐融化。教师一旦对学困生产生热爱和期待感,会潜移默化的给他们良好情感,鼓励和教育,引导学困生积极向上,但学困生受到不公正的舆论指责与侮辱,教师不是人云亦云,正确公正的看待处理事情,对被受谴责学困生给于以实事求是的肯定时,往往会引起学困生在心理上极大的震撼,对教师产生感激,信任,佩服的感情,此时施以诚恳的教育,相信效果会很好。
2.发现优点,挖掘潜力
每个人有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把它放大,忽视自己的优点。学困生有上进的愿望,他们也想进步,也想成为好学生,但他们没有信心。所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以此为契机,给于鼓励,挖掘起潜力,一点一点的进步,都要给于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让其自信慢慢膨胀,成为有自信的学生,有了自信,他也就愿意去迎接新的挑战和困难。但要注意,学困生的进步会很缓慢,而且不是一帆风顺的,常有波折,常有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不懈地做工作,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那么学困生一定能走出困境,充满学习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意志,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李岚清指出:教师不能够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够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要帮助学困生打破“我真笨”的心理定势,必须从他们自身的弱点入手,在学习上对他们放宽要求,适当降低知识起点,减小坡度的办法,例如在课堂上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在讲解后,让他们复述,在作业中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每当学困生有点滴进步,都给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很容易激励他们的表现欲和进取心,教师则趁势利导,让他们尝试一些选做题,体验做优生的滋味,这样为他们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充分激活压抑多年的表现欲,进而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以达到自卑的改变。
4.创设环境,融洽氛围
学困生也是集体的一员,教师不应把他们放置在一个特殊的地位,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或表现,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也认识到他们的优点,给他们适当的评价,让同学们为起成长建立良好的融洽的氛围,同学们的接受成为学困生改变的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在能够最充分显起天资、才能与爱好的活动领域里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这样的整体与个体教育同行,即有目的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又有重点地对其他学生进行了预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应对全体学困生进行团结友好的教育,只有大家的关心,良好的温暖的班级环境,才能做到学困生的完全的转化。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有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做一个强者,遇到困难不要悲观,不灰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示范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实施积极的影响力。《学习的革命》中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也许,有时就因为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从此改变了一个落后的学生。同样,也许就是教师的不经意的一言一语,深深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使其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我们说:善待孩子们吧。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教师要持之以恒,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且还要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可能的使更多的学困生能够走出困境,完成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才。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chang_kaixi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