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

阅读:412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1/10 10:27:47

 

内容摘要: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对历史教师也提出相应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当的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要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养成不断读书的习惯、多与老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加强与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学习。

    关键词:综合性、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业余技能、多读书、多交流、

 

正文

翻开高中历史新教材,发现其中的知识包罗万象,既有历史知识,也有政治常识,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学科知识。因此历史新教材非常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而综合性的历史课程也在相应地要求也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能力。那么历史教师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相当的专业知识
    
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在对教材处理上有些历史教师单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出现这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或者知识老化,这就适应不了新课程的教学。况且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综合趋势也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此情况下除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纯历史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前沿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历史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比如,在讲述初中历史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这一章中,你会发现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远不及语文课上的《陈涉世家》来得丰富,如果在预习语文书上的内容后再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再如,对于高中必修三“灿烂辉煌的文学”的讲解,倘若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一节45分钟的内容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授课者有不浅的古诗词基础,对屈原、司马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及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等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举一反三地信手拈来。也要求对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词、曲大家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于中国四大名著内容能知之一二。这样的一堂课既能使学生获得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又增长了许多古汉语知识,由此可见历史与语文的联系之密切了。
    
而政治与历史间的联系则更进一步,历史课上所传授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即是政治课的内容,尤其是现代史部分,由于紧扣时代脉博,如果历史教师对政治学一知半解或有反向的理解,则会给历史教学的客观性产生导向上的副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关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则更涉及物理学、生物学等很多知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了解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就更密切了,每幅地图的解读、每一区域的历史发展历程都必须有相应的地理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用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因此,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现阶段的中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经过各级高中等师范院校深造后才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因此这方面的师才问题似乎不太突出,而在下述两方面,教师素质的个体之间差距则十分巨大。
    
.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板书、板绘和使用电化教具的技能与技巧。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最大限度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下来,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的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并加以成功地吸收。相反,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使学生听懂自己所教的内容。

有些历史教师的历史课陈年累月的三步走“原因经过—影响”,也不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年龄层次,这样往往给学生一印象“历史课就是讲事情原因、经过、影响,我不听下课看看也不成问题”,结果学生对历史课就失去了兴趣,老师也就没劲教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历史课,老师上历史课有成就感呢?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不能太死板。比如一教师在教学“秦末农民战争”,他没按常规的三步走,而是用成语“指鹿为马—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楚汉之争”等故事把一节课串起,爱听故事的初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还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还善于采用身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来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准确地捕捉信息,并在脑中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有位教师上课的课堂效果非常好,观摩后发现他的授课特点是大嗓门加上有力的动作,他时而重拳擂桌,时而振臂高呼,学生的情绪被老师牢牢牵引着,不由自主的获取着知识。学生正是在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对使自己获取知识的老师产生信任和崇敬。教师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快感。
    
因此,作为教师是否具备这一方面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学生的信任,在每堂课之前能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效果,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一个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受到欢迎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而在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获得这些课余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书刊和报纸,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获取的。虽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中可能没有这些内容,但历史课的包容性极强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兴趣提高。
    
如在教学高中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时给学生补充相关的台独和国际反华势力的情况则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教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适当给学生介绍当时的外交趣闻则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教师如能临场发挥写几笔书法、唱几句京剧,则可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展示教师的人才魅力。由此可见,拥有广阔知识面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后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继续成长呢?

首先,要养成不断读书的习惯。教师为什么要多读书?有三个原因:为胜任教学而读,为专业发展而读,为精神愉快二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人文素养低,文本解读浅薄片面,是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关键因素。教学是一个教师内在文化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所以,想要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教书之人应该爱读书,多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用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与素养正取决于此。”有的历史教师也天天读书,但综合素质总不见多大的提高。这多与读书习惯和读什么书有关,除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外,还应注意对所读书的选择。不能只读教材或教辅资料,因为这只是职业行为式阅读,不是专业发展式阅读,不是生命成长式阅读。要有计划地、有系统地阅读经典,这样才能逐步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要多与老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知识包罗万象。当遇到不好处理的问题时,老教师的经验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当遇到其他学科难解知识时请教其他学科教师将是一条很好的捷径。

再次,要加强与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学习。学校经常会举办到外校参观学习,我们一定要多多参与,以取长补短。也可通过网络学习更大范围更多老师的经验。

一个教师一旦通过以上的努力具备了上述几项素质,相信会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人,而教师的威信也是在教学的成功中不断得到提高,更有利于下一轮的教学,这是一对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教与学之间最直接的发展关系。 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广泛兴趣爱好的教师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以接受的心态来对待即将到来的学习,而教师也可籍此树立十分良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以高素质的形象先声夺人,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这对于营造乐于学习、乐于教学的良性教学环境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书目:        

1《历史教学新视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刘军

         2、《历史教育学新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  施和金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