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课堂的快乐教学

阅读:65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1/8 15:38:20

 

【摘要】《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改革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活力注入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开展各样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    积极主动   快乐

 

历史是一门生动形象有趣的课程,学生们学习的兴致普遍很高,有着浓厚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有活力,主动地进行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这种高昂的学习劲头永远保持下去,让课堂不再呆板,而是活起来、动起来,昂扬向上,流畅快乐呢?我们不妨采用以下的快乐教学法让这种美好继续下去。

(一)形象有趣的导入设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导入语的设计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好方式。一般说,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另外还有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导入法、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等。

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节时,适逢热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我这样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二)悬念的巧妙设置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它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久而久之,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逐步提高成长。它既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教材过渡时设置,也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总之,这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技巧,只要设置合理巧妙,就会吊足学生的胃口,在高涨的求知欲中快乐学习。

    例如在讲到《经济重心的南移》中的 “货币”一栏内容时,我就从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谈起:“大家在人民币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它非常方便,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设置,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弄清疑问,好奇心大炽,使整堂课效果良好。

(三)精彩形象的语言讲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性。根据实践体会,课堂语言要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幽默谐趣,艺术性强,让学生课堂进程的深入,或悲怆感人,或喜悦动情,达到艺术感染教育的效果,并进而呈现给学生清晰的、真实的历史景观。特别要注意幽默风趣语言的运用,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使用顺口溜、谐音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战国七雄》时,学生对于地图中七个国家的位置非常模糊,多次混淆,我就给学生介绍了一个顺口溜“西秦东齐楚在南,燕北往南赵魏韩。”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四)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快捷,它可以选择优美的图片、翔实的史实资料、精心剪辑的录像、生动的历史故事来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重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它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讲述《秦始皇兵马俑》时,就借助于图片把气势磅礴的情景展现出来。讲到唐朝书法绘画成就时,就让学生一起欣赏作品,从中陶冶情操,增强艺术品味。讲到《三国鼎立》,就让学生看一些影视资料,重回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做一回英雄。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爱学历史,乐学历史。在《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一课中,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学生们又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这方面的资料,明白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以及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日本法西斯的无比痛恨,增强了自己的民族危机感,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复辟,从而要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民族,使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蹈历史覆辙。

(五)历史故事的多方巧用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说故事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巧妙利用这一历史宝贵资源,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流光溢彩,增色许多。我们可以在课前利用传说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讲课中可以穿插故事,加深印象。课堂结束前用故事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还可以,为下节课做一个铺垫。

例如在讲《金与南宋的对峙》时,上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盼望着讲新课,积极主动。又如在讲到“敦煌莫高窟”时就给学生讲了“愚蠢王道士窃国宝”的故事,激起了学生对文物贩子的愤恨,还有对外国文物盗贼的切齿痛恨,树立了一定要努力学习,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强大起来,杜绝中华民族瑰宝流失国外的悲剧再次发生的雄心壮志,从而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爱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的思想在头脑中深深扎根。在讲到《贞观之治》时,讲了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领略了唐太宗的虚怀若谷,魏征得忠诚正直,从而加深了对这一课的印象。

(六)课外活动的积极开展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与巩固,开展好了会越发吸引学生去探究未知,更广泛地涉猎知识,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学生刚入校就举行了“寻访孟津史”活动,全面了解孟津悠久的文化底蕴,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讲到洛阳历史时,就举办了“探古洛历史,作洛浦新星”活动,让学生查找洛阳建都的朝代、寻访历史名人、探洛阳美景、访河洛名吃,对洛阳有了深刻地认识。讲到三国历史时,举办“三国故事会”。讲到唐三彩时,利用我们县朝阳镇南石山村作为仿制唐三彩的专业村的优势,带一些学生到现场亲身体会这种古老的技艺。

另外,还经常进行历史辩论会。例如在讲到秦始皇、武则天等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汉武帝的大一统等有不同认识的历史事件时,就让学生划分为正反双方,各自搜集翔实的资料,积极准备发言稿,在活动课上进行热烈辩论,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一举双得。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乐趣,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强有力的配合了课堂教学。

总之,历史是一门生动、灵活的课程,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让老师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寓教于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只要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