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关注学生 “全人”的发展。政治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社会基础学科。新的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政治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课堂是实现教育目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拟对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作一浅显探析。
一、研读教材,提高思想认识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同时也是国家实现教育目标,学校完成教育任务,教师实施学科教学的主要媒介和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难发现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中学政治教材的编写很好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从体例结构、内容编排到细节取舍,无不体现了生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启发性等特点,注重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弘扬高尚美德,引导学生成长,较好地符合当代学生思想、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深受学生欢迎。
知识是财富,教材是资源。新的政治课教材选取的都是那些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还有注意把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的抽象理论生动、形象地相结合。作为直接施教者 ----政治教师不仅要把这些精华知识完整地、系统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还应该充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生动而宝贵的教育资源,领悟教材编写的精神实质,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
现行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非常之多,如具体内容为:与《经济生活》模块相结合,教育学生要提升参加经济生活的能力,具体为生活中劳动的能力、创业的能力、消费的能力、理财的能力、经济活动中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等; 与《政治生活》模块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政治生活能力,具体为民主生活能力、遵纪守法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监督能力、政治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等;与《文化生活》模块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生活能力,具体为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和体验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文化生活的能力,赏析和体验优秀文化产品的能力,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等等;与《生活与哲学》模块相结合,在不断提高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能力的基础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停留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其丰富的思想资源,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为学生健康向上的自我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二、突出主体,培养学科能力
新一轮的课改强调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仅是新课改的直接实践者,而且还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主力军。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网络等,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杜威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由于政治学科关心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一般地在教学中多采用“问题教学法”,即把各种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理论思考解决,这样比教师单纯地把政治理论灌输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讨论、辩论、答辩、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辩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