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课堂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阅读:85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1/4 8:49:12
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妙地践行好“创设、立足、紧扣”这三个关键词,就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理论生动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
教师上课伊始,要想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着,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情境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境界。
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第一,举物示例,巧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隐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情境。例如,在讲授“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时,向学生们展示一组精美的四季图片,学生们兴趣高涨,无不为画面展现的美妙场景所折服。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边思,你们能结合本课的内容谈变体会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发言踊跃,讨论非常热烈。最后由一位学生代表发言:春天是绚丽的,夏天是热情的,秋天是浪漫的,冬天是纯洁的。一年四季各有各的迷人之处,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这说明了不同的事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生动体现了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发自内心地鼓起掌来。实践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第二,语言感染,激发思维。无论是用富有激情的诗歌,还是叙述事实、情节过程,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都应该十分鲜明。语言既要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力量。再以“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为例,教师先设疑提问学生:“你当然是你,但你还是过去的你吗?你能为自己设计10年以后的愿景吗?”这样的教学语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最后语文课代表慷慨陈词:“当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虽然睁开了双眼,但对这个世界是一无所知的;当我们蹦蹦跳跳走进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是那么的天真和可爱,像春天的花朵那样灿烂;当我们雄纠纠、气昂昂跨入中学门槛的时候,是那样富有朝气和活力,浑身洋溢着令人羡慕的青春气息;再过十年、二十年,当我们学有所成,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潮流的时候,是那样才华横溢,那样成熟和潇洒。伙伴们努力吧!展望未来,我们前途似锦;把握现在,我们更需脚踏实地。”这样的情境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思维,调动起学习民积极性,在教与学体验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治品德”的三维目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发现、感悟中体现乐趣,韵味无穷。
二、立足:立足生活,让学生感悟
不少学生装总认为政治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并为之服务的。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成语故事,诸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农谚谷话和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心智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就是我们政治课用之不竭、愈用弥新的信息宝藏。
例如,在讲授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前,事先我让学生收集生活谚语、诗词歌赋等。上课时,教师稍加点拨,象“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等,学生们娓娓道来,就把庄稼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客观联系直截了当地层现了出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出植物是运动变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凝聚着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则抒发了作者致力于推陈出新的宽广胸怀,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这些名篇佳作无疑引领着学生装去感悟,也给“坚持发展的观点”的课堂教学增光添色不少。
这样的诱导和训练一旦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感悟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例如,在“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中,象“等价物、曾经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到价物(货币)”等知识难以理解,但有的同学却能这样描述——“起初的一般等到价物,如羊、贝,由于自身的不足,适应不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下岗’。金、银自身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它能稳固地坐在‘一般等价物’这把交椅上,货币就是在一般等价物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就把上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诠释得生动活泼,作为教师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可以设想,这样的课堂会不时洋溢着“生机”和“灵气”,知识也就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可见,教学方法的变革其实并非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也不是名家智者的专利。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日多钻研些、多积累些。要从每一次备课、每一节授课、每一次辅导、每一回谈心做起。哪怕是教具的某点改进、导入新课的某些创意、答疑解惑时学生会心的一笑,只要是解决了教学过程中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紧闭的茅塞,就应视为教法之“变”的成功之举。
立足生活,培养兴趣,让学生去感悟,成就了我们课堂教学的艺术。
三、紧扣:紧扣重点,让学生探究
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重点内容,一节课可能有一个或几个“重点”。一个“重点”也可能在几节课中多次出现。因此,“重点”的选取要有轻有重,能力层次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如在“提高企业效益”教学中,应紧紧围绕“企业效益与市场的关系”这一重点展开。考虑到学生没有企业经营管理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师不妨这样设置探究路径——有人说:“眼睛盯着市场看,一切围着市场转。企业做得再大,它也是一条鱼。而市场是水,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则更有价值。在讲“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时,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动起来,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与学生一起成长,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不断取得成功。由此,我和全班同学满怀豪情地集体朗读流沙的《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树会有浓荫:请乖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睛。”边读边思,把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般的美妙境界,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重点,受到了教育,为学生在重难点的突破中推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
紧扣重点,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能激起问题的事物,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和求证,做出解释等建构重点知识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l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