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地理:地理自学辅导课题研究下的思考

阅读:102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27 11:17:37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地位的不断提升,高考对学生地理能力考察不断深入,单存依靠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走自主学习之路,自学辅导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自学辅导,培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自学辅导教学正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把培养能力作为重点而贯彻始终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了跟踪调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搞好实验前测是实验的基础。
通过实验前测对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如下:
1、缺少对自学的认识,头脑中缺少一种自我意识。
学生通过一定的辅助手段,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检测评价以获取知识的过程称其为自学。通过调查表明:有95%以上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该是一个渐进的、深入思考的过程。老师讲解得越详尽,学生听得越“明白”,课下做题越不会,这也充分说明一点,学生自认为的明白是一种表象,是一种“从众”,对于他自己根本未经过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对知识真正理解,缺少自我体验和消化。学生自学,就是学生独立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仔细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作为学生求知的辅助工具——“解惑者也”。当学生心理上形成自我认识,也将会逐步走向独立和成功!
2、把自学等同于读书,读过了,就是学过了。
搞好自学,不会阅读是不行的,但把自学过程等同于读书的过程是不全面的。自学比较强调思维量,在读的过程中夹杂了多少思维,有多少理性思考。只有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揣磨,才能提升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说自学更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
3、对自学的期望过高,缺少足够的耐性。
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很快掌握自学的方法,拥有较高的自学能力,然而,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的坚持。当今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知识的海洋是无穷尽的,我们只有学会自学,才能在高度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实验前测,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但不会自学,而且缺少对自学的认识。为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在学生中搞好自学辅导实验是当务之急。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从基础抓自学。
自学辅导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学生自学依赖的是如何搞好阅读。实验教师要及时、适时上好指导阅读课。学生会阅读,才会自学。学生阅读理应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把学生的阅读仅仅看作是念书的过程,那么,我们是不能有效地开展实验的,所以作为实验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较长时期的任务来抓。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每学期开始要上好阅读指导课,告诉学生阅读时要带有目的、计划,能够联系所学,深入理解知识并写读书笔记及时总结,得到的知识才会是系统的、有机的、实用的整体知识。  根据课堂学生的重难点,采用“精读”与“粗读”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知识精读,要“细嚼慢咽”,非重点知识粗读,“一目十行”。阅读时更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古人读书的经验告诉我们: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在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认真去思考,才能深入进去,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真正掌握其精髓之目的。
    三、营造自学氛围,培养自学意识。
能力是指迅速而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的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在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观点的培养尤为突出,这不仅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而且符合“3+X”高考改革的方向。在地理学习中指观察地理图表,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阅读、描述地理知识的表达能力,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的记忆能力,运用绘制地理图表,综合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解决、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关键靠学生的自学。这是因为只有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转变为主动地学习钻研知识的主体地位,才能迅速地提高上述各种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和基础。只有学生自学能力增强了,才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形成。作为实验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学辅导示范课,积极为学生营造自学氛围,引领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能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意识,使学逐步摆脱依赖心理,真正学会自学。
我在讲述“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时,采用了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首先利用几秒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内容,粗略抓住本节内容,然后,根据《清华北大学子高效学法》为学生提供的“考点预览”,了解高考要求、和学法提示。最后把大块时间用在学生自学,即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教师及时通过个别辅导,并帮其解决问题,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教师其间控制好时间,适时提醒自学环节,比如,阅读后提醒学生进入练习环节,并提出要求。做练习,对照答案,找出原因。学生完成部分规定练习后,教师针对学生共性提问,和本节难点,适时点拔,建立起知识联系。
学生表现:初次实验,学生提问仅限一部分学生。
分析原因:学生实际阅读能力不高,阅读中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在联系知识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我觉得自学辅导法关键是让学生找到提问的感觉。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一堂好的自学辅导课有在于教师的启发有多新颖,不在于课堂结构有多完整,而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提出了多少有深度、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有效方式和态度。
今后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学,通过课堂结构的不断优化,让学生找到一种真正能提高学习效率的自学方法。
四、搞好自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高中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向以自学为主,提高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人类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历来是人们学习的良方。西方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也应用“产婆术”,就是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得知识。可见,“问题法”有助于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牢固地掌握知识。
所谓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化解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要学习的知识分解为具体问题去学习、领会和掌握。
    首先是知识的分解,“从面到点”。历来教育家们认为知识是由学习的要素构成的,如裴斯泰洛齐就提出了“要素教育论”,认为知识是由根本的有用的知识如“数、形、语言”等构成的。他的观点不完全正确,但对我们的学习还是有点启示的。我们可以把要掌握的内容,从学科的整个结构出发,分解成一个个的要素,即知识点,再分析这些知识点都针对哪些问题,理解教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路理清了,这个知识点也就掌握住了。
    其次,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学会“从点到面”。微观的知识点如同零碎的材料,要把它们搭建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厦。学会把根据小问题之间的联系,组织成大的问题,用系统的方法,层层构建,完成对知识点的整合,最终完成宏观上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掌握。
    第三,要有毅力。学习既艰苦,又有乐趣。说它艰苦,就是要学习者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取得学业的进步。说它有乐趣,就是靠着拼搏得到的果实,会给你收获的甘甜。学无止境,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
    第四,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把要学习的内容分化到每个学习日,做到每日事每日毕。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遵照实行,用它来督促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持之以恒。自学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全靠自我监督,自我努力。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住。有些学习内容不是看上一遍两遍就能记得住的。不要因记不住而苦恼,要坚持沉下心去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复习,只要做到经常复习,就能掌握住学习的知识。
    此外,还要注意学习技巧。就是要自觉遵循学习的规律,对学习的知识做到经常复习,而不要看一遍后就万事大吉,或者隔好长时间才去复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对学习的内容看完一遍后,隔三五天就再看一遍,然后七八天再一遍,然后复习间隔时间逐渐延长。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复习,就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学习中还要做笔记,对学习中的每个问题,每个知识点都要记下来,并都要整理出一个系统的笔记。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对学过的知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能看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成就感,从而给自己带来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时可以提纲挈领,抓住主要环节,掌握知识。而不再觉得茫然失措,无处着手。
五、变教为探,拓展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空间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的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教课以捕捉疑难为先”教师要善于抓住新知识的生
长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内部认知活动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主动猎取知识。
2、注重探究过程,创造“探”的机会,使学生勇于探索
学生能力发展不在于成绩的提高,而在于学的体验的多少,这才是可持续发展,有了体验学习就有了动力,就有了欲望,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勇于探究。
3、营造研讨氛围,搭建“探”的平台,使学生善于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能力,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研讨氛围,搭建“探”的平台。“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加起来是两个苹果;你一个想法,我一个想法,交流后会产生新的想法。”在学生的相互讨论中,会逐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体味交流的快乐,从而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只有共同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4、尊重个性发展,拓展“探”的体验,使学生勤于探索
教师要充分地估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有了探究的愿望,就有了自学的探望,自学的效果才会更佳,对知识广度和深度才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稳定思维方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一个堂好课应该是“鼓舞人心的”。自学辅导课也应达到这样的效果: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与情感。
     来源:网络  编辑:地理sikao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