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阅读:574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7 8:41:50
教学目标
1 研读文本,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理清文脉,理解孟子的王道主张。
2 合作探究,涵泳体味,分析人物的观点和情感,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辨,站在现代理想与智慧经典的契合点上理解孟子思想。
2 披文入情,反复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节奏、美感和理趣,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
1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有关孟子及其经典名言的图片)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他有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宕生姿。他,就是孟子。他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散发着智慧的芬芳。
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用3分钟速读课文,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并以此续写标题。
梁惠王的困惑在于: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孟子对此的评价为:寡人之于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认为治国应当:寡人之于国也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据此文章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
(设计意图:一线贯穿,由多角度续写标题切入,符合文本的对话情境,便于学生紧扣治国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更能体会孟子议论严谨、环环相扣的逻辑特色;便于深文浅教,直入正题,使全文结构自然呈现;便于背诵,每句都是一个思维结点,彰显了背诵思路。)
     来源:网络  编辑:zwenc97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