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窗口——概说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325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6 10:29:31
要做到审好题目,看清楚题目中的启发因素,需要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高考作文题目,是展望广阔生活的窗口,是展示感悟生活的思维平台,而不是一道常识答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酝酿讨论的时候,就有一个著名的题目:“冰化了是什么?”“冰化了是水。”这是常识,同学们两岁时就知道了。这回答是作文空间的一角,但决不是全部。“冰化了是春天。”应该是作文开阔一些的空间,当然也远远不是全部。
例如有评论说:湖北省的《旧书》亦属令人费解的作文题。什么叫“旧书”?以出版时间判断,还是以书的新旧判断?如果考生确曾因为一本旧书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自然可以写出一篇感人心肺的好文章,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考生不会有这样的经历。那么多新书都顾不上看,遑论“旧书”?这种考题确实让考生大跌眼镜。同样的题目还有《回到原点》。
 “什么叫‘旧书’?”一句提问露出了“作文常识观”的臀章。把高考作文题目当成了一道常识答题。2006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目是“肩膀”。我们也问一句:“什么叫‘肩膀’?”《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肩膀,是指人的胳膊上部与躯干相连的部分。”莫不是这道题目只有外科医生才能写?“旧书”“以出版时间判断,还是以书的新旧判断?”当然都可以。并且,“旧”与“新”总是相对而言的。就今天而言,几百年前的书无疑是旧书了。可是,如果上溯两千年,恐怕旧书就需要是韦编竹简的了;同样,后推一千年,同学现在书包里的每册教科书,都算得上是旧书了。再说,生活也是一本大书。有一个词语叫“阅历”,看来,经历、历史,也可以算是旧书,也不一定非得记录成文字。人们常说“阅人无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此说来,一位睿智的老人,也不失为一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旧书。朱熹《观书》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朱子心中,“书”和方塘、云天“共徘徊”。北京市今年高考语文有一道阅读题: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文本取材于王充阁的《祁连雪》)看来,在作者王充阁先生、北京高考命题专家、每一位考生和每一位阅卷老师,上上下下所有人心目中,“祁连山雪”就是一卷“旧书”,正是“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啊!设若回到书的“原点”,那旧书就该是龟甲牛胛,摩崖石刻,或是冰川遗迹,恐龙化石了。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语)作文题目材料涉及到“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就评论中学生不宜过早接触彩票;作文题目材料涉及“中国崛起”,就认为“大而空”,就认为让考生写政论文章;作文题目材料涉及“明星代言”“兽首回归”,就指陈作文题目“关注当下”等等,都是儿童式“作文常识观”的表演。
还有一类评论说,某某题目贴近现实,某某题目疏离现实。难道直接给出现实热点的题目就是贴近现实?给出诗歌、寓言、幻想或历史性的题目就是疏离现实?这不也是一种典型的儿童式思维吗?任何诗歌、寓言、幻想或历史性的题目都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三国演义》是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以演义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表达着汉民族的尊严。《西游记》是在明代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以取经降魔的神话深刻揭示社会矛盾的根源。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仍有它广泛的现实意义。历史剧《屈原》和《棠棣之花》曾推动着民族救亡的热潮。我们能说罗贯中、吴承恩、安徒生和郭沫若都疏离现实吗?“以古鉴今”“借古讽今”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吧?
 这种专家学者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作文教学影响恶劣。他们的同盟军,就是“恶搞”。2010年就有一本所谓“零分作文”的书畅销,今年,网上又开始传播编造的安徽零分作文、广东负分作文。有阅卷实际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作文不是一字未写,就不会给零分。这些零分作文的编造者,和很多评作文题目的专家水平相当。他们的思维还被一道陈旧的藩篱封闭着,却把这道藩篱强加到高考作文题目头上。现在跳到自己臆想的藩篱之外,编造一篇作文,再赋予“0分”。扮个鬼脸,借以炫耀,倒是颇有几分猴气。
高考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窗口。只不过,有的是方形,有的是圆形——窗口外面的生活可没有因此改变形状;有的宽阔些,有的狭窄些——窗口外面的生活可没有因此改变大小;有的矮点儿,有的高点儿——矮点儿怎么办?猫下点儿腰嘛;高点儿怎么办?踮起脚尖儿嘛。
任何作文题目也不可能脱离生活。生活,是高考作文永恒的话题——不只作文题目,亘古千秋一话题,甚或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巨制、小品鸿篇,也都在演绎、阐发这同一主题: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和承递——传统来自历史,时尚通向未来。运动是永恒的,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在时间长河中的人们,无不感受着新与旧的碰撞、融合、承递,主观上或客观上。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宏与微、东与西、上与下、雅与俗……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和生命,而任何对立统一的矛盾,都依从在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和承递的轴线上。高考的所有作文题目,或者是针对一种“传统”或“时尚”而提出,而建立其意义;或者直接包含着“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和承递”。从这个意义上看,所有的作文题目无非都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和承递”的子题目,都带有生活运动的基因。
这其实也并非什么新发现。因为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就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和承递。懂得了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懂得了生活和生命。而懂得了生活和生命的学生,还有什么作文题目不能驾驭呢?所有的作文题目,都无非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正及反,突破思维的定式,展开思想的翅膀,感悟、表现这一核心。
 把写作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帮助学生写好作文上去,这才是根本,是正经。因为,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一个窗口。到生活中耕耘自己的一方园地吧。你将会透过窗口发现自己葱茏的园地,并清晰地看到前往园地的通道。
(王大绩)
12
     来源:网络  编辑:zwenc97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