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郑坛老师的公开课《学会宽容》,如沐春风,的确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收获挺大。一方面,从教育教学方面,作为老师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给我很多的启迪:
第一,课前备课一定要用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认真备课,不备课或不认真备课应视为渎职行为。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八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备习题。
郑坛老师对于备课的诠释,对我以后的工作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课前备课不仅仅要遵循备课基本的步骤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实际面对的问题做出精心的设计,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堂上课一定要耐心。
孔圣人《论语》教育我们“诲人不倦”,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耐心”特别是对我们教师来说,有了耐心的教师才不会误人子弟,有耐心的教师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理。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事情,在课堂上为了赶时间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当提问到一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时我们便提问另一个学生或自己讲解。到下课问道这个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没有回答出来时,很多学生都会这样回答,“老师我会,当时一紧张没想起来,或者说老师我刚想起来你就让我坐下了。”当然也有同学说那道题根本不会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耐心等待一下,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不要为了赶这一点时间而打消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要对孩子有信心。
当我们面对成绩有差异、性格不同的学生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耐心,无论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是在辅导个别学生时,我们都应该做的有耐心。耐心是一份涵养,它要求我们不急不躁,逐步的提高。耐心是一份理解,它体现在对学生待要做到“诲人不倦”。耐心是一份关爱,它要求你满怀爱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教育。耐心又是一份期盼,它要求你就像撒下种子,等待成熟一样,耐心更是一中责任,倘若一个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责任心,没有责任感就很难做到细致的教育工作。
中国有句格言:“欲速则不达。”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耐心等待。我们坚信是花都会结出一个果的。
第三、课后反思一定要真心。
课后反思,当然要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但我认为,课后反思的重点应放在:首先,反思失误点。即使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的某些环节,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败笔之处。只有不断查找不足,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熟。 其次,反思灵感点。灵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是一种带有必然性的偶发现象。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新情境的出现,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的启迪产生瞬间灵感,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再次反思创新点。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总会有“创新的灵光”出现,这种源于学生的独特理解,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另一方面,从做人的角度,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平时的为人处世,给我许多启发:
第一、做人一定要大度。
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坏人.或许在那些真正成熟的人眼中,我经历的不过鸡毛蒜皮,但跟那些一生平顺,过得平淡无奇的同龄人相比,我的生活要比他们精彩的多.做人已经很累了,有些人,有些事,看开一点,大方一点,活的也不会那么累.做人要大度!
第二、做人一定要大气。
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可以概括为: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守拙:坚守鲁直憨厚的本性。总之,做人要不世故,不圆滑。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心所向,也是因为对民众卑下自处,“谦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天下的人拥护他。正是因为圣人没有和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第三、 做人一定要大方。
大度、大气做人,就一定能够大方做人!
听了郑坛老师的课,对工作、做人真是收获多多,进而快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