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最高学历事实上仍是“高中”。现在,让这样的“高中”生参与评阅另一些高中生的高考试卷,无疑是在将严肃的高考阅卷工作“形同儿戏”。而在这种“儿戏”之下,高考公平势必也将岌岌可危。
据悉,由于“阅卷是计件工资,多改多得”,参与阅卷的本科生相互之间往往十分热衷于“攀比批阅的份数”。原本就没有阅卷资质的本科生,阅卷速度又奇快,背后的阅卷质量、打分公平,无疑可想而知。
“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或许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据一位曾参与阅卷的本科生告诉记者,“去年改了将近2000多份卷子,拿了500多块钱”。这意味着,评阅一份试卷的价钱只有两三毛钱如此低廉的价码,显然很难请到合格的阅卷教师。
进一步追根溯源,“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其实还在于,目前我们赖以确保高考全流程公平的制度规范事实上的严重不足。这些年,“高考公平”问题看似很受重视,但其侧重点往往一般都集中在高考的其他几个环节,如报名环节(如打击高考移民)、考试环节(如预防考试作弊)、录取环节(如治理高考加分),而其中的“阅卷评分”环节,则常常处于相对被忽视、暧昧不明的状态。
这表现在,一方面,什么才是合格的高考阅卷人员、其资质条件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程序遴选,均缺乏十分严格准确的界定。另一方面,高考阅卷过程中一旦出错,如不合格人员参与阅卷,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纠错程序、惩罚措施,同样也缺乏公开明晰、足以取信于人的规则制度。
就此而言,“本科生参与高考阅卷”实际上是对目前我国高考阅卷环节公平“短板”的再一次暴露,也是对全流程的全面高考公平的再一次呼唤。如何呼应这一呼唤、填补这一短板,教育部门显然须尽快应对并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