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棒喝: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该培训点啥?

阅读:4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30 8:45:34

  有个中学生写了篇作文《专家的沦亡》,不同的阅卷老师评判下来,打分差距极大:有的给了满分70,赞其以杂文的形式对社会怪现象予以嘲讽和分析;有的却只给了相当于刚刚及格的38分,理由是偏题、没有中心论点,思想偏激

  30多分的差距,若在升学考试中,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近来,上海300多名中学语文教师正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阅卷教师培训,他们要通过400多份样卷的判分和评议,统一标准

  因为高考,作文成了标准件,对此有人会觉得滑稽可笑,但这就是现实。

  既然如此,标准不好,就很要紧了。老师以什么样的标准给作文打分,平常也会以同样标准教自己的学生。借着阅卷培训的机会,老师们探讨着、纠正着一些不好标准

  分歧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300多字的阅读材料讲述了华中科大教授肖传国涉嫌雇凶袭击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的事件经过,里面特别提到熟悉肖传国的人认为他个性太强情商较低

  作文阅卷培训班的主办方,提前让徐汇区12所不同层次中学的高中生写了作文,先请高考作文阅卷中心组的16位老师打分、讨论,确定每篇的分数;而后拿来请参加阅卷培训的老师打分。

  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所以就有《偏激是事业的坟墓》、《性格决定命运》、《把纯粹还给学术》等等,表明了学生们看待这起事件的不同视角。《专家的沦亡》显得特别,作文开头写道:方舟子遇袭一案随法院之判决尘埃落定,原告方抗诉被驳回,肖传国等五人仅以寻衅滋事之刑名进入高墙五个月。这样一位头衔长达几十字的学者的锒铛入狱,又是一例活生生专家变砖家的实例。

  后面写道:在民众普遍常识缺失的今日中国,专家的权威是显然的……可现在的专家一词,当真已向贬义词迈出了步子,其中意味甚至不是变体的砖家能涵盖的。

  归结到肖传国本人,作者写,往日他践踏自己的知识与道德,我们尚可庆幸法律对他们的作用,现在,肖传国已开始践踏法律的神圣之域了……如今的砖家已到了违法犯禁的地步了啊!

  这名学生进而发挥道,方舟子遇袭一案,我且不评说,公权力部门应于学术打假中承担何种义务,如何能让一名普通公民如此身处险境,只谈今日专家变砖家之事实,公权力部门就脱不了干系。”“当专家变成砖家,甚至要雇凶伤人时,我们还能相信谁?

  对这篇作文,参加培训的中学语文老师们打出了五花八门的分数,在一个60人的阅卷小组中,打30-40低分的有5人,多数人则把它归入52-62分的二类卷。当听说高考作文阅卷中心组给的竟是满分70,老师们纷纷摇头表示不满:这个学生的观点,跟材料没有勾连。”“他讲公权力,材料里没有。”“他甚至批评了政府部门,怎么可以!”“这个学生思想太偏激……”

  高考作文阅卷中心组再次讨论了这篇作文,一致认为就该给满分,理由如下:作者敢于说真话,善于批评,从材料引申出对社会怪现象的嘲讽和批评,对专家沦为砖家的现象和原因作了展示和深入分析;全文采用杂文笔法,语言简明,见解深刻。

  老规矩

  记者发现,多位老师给这篇作文低分,是因为学生在文中提到了公权力,他们认为这是作文的禁忌。

  对于敢说真话的作文,一些老师不敢大胆给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很感慨:当年文天祥的状元卷甚至对皇帝都敢批评,说机构的弊端在官员,官员的弊端在皇帝,但皇帝仍旧点他为状元。这名学生对政府部门提出一些批评,度把握得很好,并没有出格……”

  周宏认为,作文教学的根本还在于人的教育,学生敢于在作文中抨击丑恶,是追求真善美。无论平时作文还是考试作文,都应该保护和鼓励学生说真话。

  上海市教研员步根海也一次次提示,对学生要鼓励。有些学生有相当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独到见解,或者文章的结构、语言有特点,就要给高分。

  但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并不愿意鼓励学生创新,生怕创新会冒险。有人直言高考作文之类的应试文字不能讲个性,否则对按规矩写作的学生不公平。甚至有老师评阅作文时自己有预设观点,一看学生的思路不一样就否定,对观点有锋芒的文章更不肯给高分。

  步根海说了个例子。有一年一所学校出了个作文题《青藤和小草》,材料里这样写:青藤长得很高,小草长得很矮,青藤嘲笑小草,小草却说,你是攀附在别人身上才爬得这么高,而我是自己在迎风搏击中长大的。有篇学生作文独辟蹊径,开头就写我要赞美青藤的精神,此后论述青藤善假以物,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更上一层楼。对此老师们争论很激烈,有人认为非常有新意应该给高分,也有人说他没读懂材料的基本意思”……最终评分不高,因为多数老师坚持必须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表达新意

  转折?

  看了这么多年的高考作文,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平庸之作。步根海抱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管高考语文阅卷的一位老师也感叹:学生的思想被框死了,让人眼前一亮的高考作文太少。

  步根海仔细读了这次用于阅卷培训400多篇作文,发现多数是模式化的,僵硬。套路,自然是老师平时教的。

  为了帮学生在高考中平安过关,很多老师都在琢磨阅卷标准,设计保险的写作套路,然后教学生套用;有的老师发明了议论文七段论,把第一段到第七段要表达的要点都给学生预设好;有的老师还给学生提供论证材料,比如张艺谋怎么坚持梦想成为名导,腾格尔如何成为优秀歌手;也有的教小窍门:作文材料里的关键词,写的时候要有意重复几次,表明你在扣题

  高考阅卷的标准,无疑对平时教学有示范意义。周宏说,高考作文阅卷不应该埋没好学生,要鼓励两种人:一是中规中矩写而写得很好的考生,一种是有才气的考生。这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抱着应试目标的老师,才可能对有才气的学生网开一面,不硬性把所有学生的作文都限定在一个模子里。周宏告诉记者,赶在今年高考前组织培训阅卷老师,一是为了统一打分标准,二是为了告诉老师们,不要墨守成规,有的学生思路独特,你没想到,这时就要容纳他、接受他,鼓励学生把思想放开——这其实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引导。

  也不能用显微镜看作文。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如今语文老师对学生作文太严苛,故意压分,本意可能是不让学生骄傲轻敌,但这会影响孩子写作的积极性。

  高考是指挥棒。记者想,要是高考作文阅卷的标准真的能这么改进,那中小学作文教学或许会迎来转折,至少会多一些活力。

     来源:文汇报  编辑:yan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