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操作流程
(一)课前
1.学生——作业前置,学习前移
(1)“读”,即学生阅读课本,熟练记忆本节课中的主要观点或结论。
(2)“做”,即完成导学案的“知识梳理”和其中的思考题。
(3)“思”,即对知识梳理部分思考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课前,各组组长上课前检查好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并由课代表通过各学习小组组长分配要展示问题。
2.教师(无形或影子老师----注重学法指导)
(1)“编”,即高质量编写好导学案(如何编写导学案见后面)。
(2)“查”,即课前查阅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二)课中
1.学生
(1)展示一:随机抽取2-3人通过展台,展示“知识梳理”的填空部分,并由另外小组成员点评。
(2)展示二:完成知识梳理中“思考题”的展示,通过口述或展台的方式来展示交流观点、思路、看法或见解。
(3)展示三:“整体感知”部分,由2-3人到黑板上列出,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加以完善,然后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点评。
(4)展示四:“合作探究”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思路,帮助学生思考。这部分的问题与“知识梳理”中的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梯度,要有所区别,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双基,后者侧重知识整合、能力提高。
(5)组织形式:①在自行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10-15分钟。问题不宜太多,以2-3个问题为宜。②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随机指定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组可随机点评。
2.教师
(1)对小组活动进行任务分解;在讨论展示中对学生学习进程进行掌握、引导、管理。
(2)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对学生集中暴露出的典型问题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升华。
(3)凡是学生讨论展示过的问题要通过投影仪等形式给予规范的答案或思维过程。
(三)课后
1.学生
(1)学生要进行学习反思,课后小组内帮扶、查漏补缺。
(2)对课堂学习中存在问题及时思考解决。
2.教师
(1)再次收交学生导学案,进行二次批阅。
(2)做好“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在集体备课时交流解决。
二、政治导学案的架构及使用方法
(一)新授课导学案的架构:
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知识梳理—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自我反思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①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②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③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④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⑤在复习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和强化本课的重难点。
2.自学指导
①自学指导部分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知识梳理、知识整合和相关思考题。
②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③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④“知识整合”部分的编制要求: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网络,知识体系要留有空白,由学生自己构建,最后教师点评。
⑤“知识梳理”中思考题的设置要求: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合作探究
(1)该部分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2)操作流程:学习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校正学案、检查目标、解决困惑、收集问题)——班级内公开展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师生合作释疑——学生反思总结
(3)内容设置
①知识层次:
探究:学习内容设探究,探究内容要明确,避免含糊或太大。
引导:知识生成要引导,知识发展有层次,怎样探究有路子。
留白:留给学生去亲历,铺路搭桥不代替,问题完成靠自己。
点拨:层次提升有点拨,归纳总结上台阶,尽展教师真才学。
②“典型问题”部分处理办法:分析——解答——点拨
A、分析:即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如何思考,每一步的困境是如何化解和突破的。分析尽量问题化、层次化、有序化。
B、解答:要留白,留白目的是供学生书写。
C、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点拨一般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理论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
4.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题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8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和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5.自我反思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定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化学习,巩固提示;供教师反思导学案的编写,为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