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 北京工业大学一位挂科14门的大学生经过“课外导学”重修课程而如期毕业。截至昨天,北工大实施3年的学业辅导即“课外导学”计划取得明显成效,万名本科生经过系统、科学、轻松的“课外导学”而愿学、乐学。
为什么要进行“课外导学”?校党委副书记王秀彦介绍,大学不是“保险箱”,每年因网瘾、兼职、厌学等而导致挂科、试读、退学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大,需要一个师生深度沟通交流的平台。“课外导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之处在于,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外导学”谁来导?北工大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辅导教师,上千名教职员工报名,300多名教授、博导、博士、硕士和校党政领导干部入选“课外导师”,涵盖了专业课和高数、英语等基础课教师。通过打电话、发送短信、当面谈话、网上交流等方式,志愿辅导教师随时导学。
“课外导学”导什么?主要导学业。内容上,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业需求,大一导适应,大二导规划,大三导创新,大四大五导发展;形式上,以讲座、论坛、沙龙、网络为载体,志愿辅导教师给学生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个别辅导或团体辅导;管理上,建立健全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成立大学生学业辅导中心,全面负责学业辅导的各项工作实施。
“课外导学”的重点是什么?一是“学困生”,以学业提升为核心,拓展到学生家长,搭建家校互动平台。300余名学业困难学生和50余名家长接受了辅导。二是“基础课”。对学习难度较大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课程实施课外辅导,6000多人次从中受益。三是导“杰出学子”。为百名杰出学子配成长导师、专设自习室,答疑辅导。集中住宿,方便学习和交流,提高考研、就业创业和出国留学成功率。
“课外导学”的场地主要在哪儿?主要在13栋学生公寓楼里。据调查,学生2/3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为此,北工大投入专项资金,在大学生公寓楼里建起了17间学生辅导活动室,专设3间电脑机房,安装多媒体设备,利用现代技术实施辅导。
“课外导学”的效果如何?目前,北工大已建起学校、学院、家庭、社会四级联动机制,对特殊群体学生,包括学业困难学生、试读学生、贫困学生进行学业辅导。通过“课外导学”,2008级96%的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兴趣,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66.7%的学生学分通过率明显提高,29.2%的学生取消了试读警告。北工大学生处处长高春娣说,“课外导学”是一种发展性辅导,是对课堂内“教学”的补充,目的是助力学生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