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这样一段感叹昙花的话:“或许,因为她的过度完美,使她注定要如流星般陨落,否则,如何能有伤逝的感怀,淡远的余情?美,若没有几分残缺,如何能有那千般的滋味?”是啊,当我们作别逝去的美丽时,当我们带了点缺憾和不舍,静坐着去将之温习时,我们得到的是所谓的完美所无法比拟或替代的东西。
——所以,《廊桥遗梦》中的女主角明智地选择了舍弃;
——所以,有了《泰坦尼克号》的成功;
——所以,我开始懂得不再去一味地强求完美;我开始明白:原来残缺才最值得我喜爱。
那么,让我们清清嗓子,一起喊叫“我爱残缺”吧!月是不能长圆的,正如世事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每天晚上,或圆或缺,月亮总是悬在那里,普照着苍茫的大地。
读懂“残缺”,珍爱“残缺”,便获得了世间永恒的美丽。
【心灵点灯】
画外音:
文章由两千多年前古人对月的解释联想到曾国藩先生的书斋名,引发了对“完美”与“残缺”的思考,通过一系列事、理的论述,阐明二者的依存关系,甚至毫不含糊地说出“从客观上讲,美都是有残缺的”,号召大家读懂“残缺”,珍爱“残缺”,从而获得世间永恒的美。
作为方法论之一种,辩证法的魅力确实很大。许多不经意的事物、现象,一旦用了辩证的方法去思考,常常立即丰富起来、深刻起来,且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学会辩证地思考,生活中的“两难”、“悖论”将迎刃而解。
三棱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包含这样那样太多的残缺!残缺之美,有时比完美更能震慑心灵。上帝关闭了贝多芬的耳朵,却给了他心灵的乐章;上帝蒙上了荷马的眼睛,却给了他奔腾的战场;上帝收回了霍金行动的自由,却给了他宇宙和时光的光芒。他们的身体虽然残缺,但他们的灵魂更加完美。所以当我们面对生命的不完美时,是否能寻找到上帝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门?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缺了,那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仔细想想,当每天清晨睁开眼睛,知道自己还不完美,还有东西可以追求,便会有奋斗的目标,生活的动力。知道自己还能变得更好,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这样看来,是残缺创造了完美,是残缺使人有了生命的光彩。残缺之美,也许才是现实中的永恒之美。
(夏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