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以北京理工大学为首的 “工科系”联盟即“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联考举行,这也是继上周末“华约”和“北约”后的最后一场联合自主招生考试。
【“烤串”应考记】
“我现在就是典型的烤串,来回串着考试。”昨日,廖雨航(化名)一脸疲惫地告诉记者。
今年,廖雨航报考了三所自主招生的学校: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卓越联盟”高校中的其中一所。
于是,廖雨航上网填写报名表、获奖经历,成绩单、申请表、自荐信,还需要学校盖章。然后,他要把这些材料寄至高校,然后交费、打印准考证。“从公布政策到进入考场,共有5项工作要做。”廖雨航说,时间跨度为两个多月。
所幸,廖雨航获得了三所学校的考试资格。
2月20日、21日,他在西安参加了长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考试。
2月26日,他又在郑州参加了“卓越联盟”的考试。
那么,参加一场自主招生考试,到底要花多少钱呢?
26日下午,在郑州市四十七中报告厅,等候孩子的南阳家长张先生给记者列了个账单:来回路费200元,住宿180元,吃饭100元,自主招生报名费200元,买资料100元,共780元。
【三问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是机会还是鸡肋?
在改革考试制度、减压的口号下,自主招生似乎越来越背离初衷。“自主招生只不过是高校的一场掐尖游戏。”在采访中,家长陈先生说,高校对报名资格限制太严,很多普通高中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考试。即使孩子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也得高考填报那所学校才能享受优惠,要不就白考了。“简直就是鸡肋”。
陈先生认为,看上去“一考定终身”的压力被分解了,但实际上,每一次自主招生考试都让孩子和家长承受着压力,有点受不了。
自主招生能否和应试教育相区别?
本来自主招生的出发点是为了寻找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可即使通过考试,也只能享受一定的照顾分数,而最终能否被录取,还要看高考成绩。“这就是提前进行的‘小高考’。”郑州某省级示范高中一位老师表示。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也反映,自主招生考试考的题比高考的难一些,有些甚至涉及奥数题。而且,没有好的笔试分数,根本不可能进入面试。
“自主招生,在我看来,只是新增的一项高考加分政策。”参加“卓越联盟”考试的蔡同学说。
自主招生结联盟是对抗还是合作?
“从最初的一对一,到现在的结成联盟,对抗性质始终没变。”家长聂玉珍认为,如果不是对抗,不是为了抢生源,“北约”和“华约”为何不能合并,或者让所有有自主招生考试权的学校搞个统一考试?
最让他们担心的是,全国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80所高校,其余的50多所高校是否都会走“结盟”之路?会不会出现第四、第五、第六个“自主招生联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