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文明史观与高中新课程教学

阅读:5378 次  我要评论(1)  收藏  2011/1/15 8:23:46
第三,关注文明史观对高考的指导作用。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的指导性是非常明确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高考命题专家刘宗绪先生就反复提出,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审视历史,并将其确定为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近年来,适应高考研究进展和新课程推行的需要,这一观点又进一步得以强化。早在新课程的实验启动伊始,高考命题专家就明确提出要“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6) 文明史观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理论,体现这一史观的试题在大纲高考中频频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新课标高考中更是屡屡出现。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新课标历史),也是按照文明史观,重新构建了学科体系和考试内容。有鉴于此,在高考复习中,应按照文明史观,来确定考点和重点,并按照文明史观来审视、阐释、说明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
第四,处理好各种史观的关系。 新课标体现了“一元多样”的史学观念,即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借鉴和吸纳了近年来兴起的一系列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新课标在体现文明史观、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同时,并未排斥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方面,一再申明了历史教学中要用历史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关于唯物史观历史本体论一系列教学原则。我们强调转变史学观念,并非削弱历史唯物史观对新课程的指导地位,所摒弃的只是以往那种僵化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仍要坚定不移地恪守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那种把新的史学观念与历史唯物史观对立和割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国学者依据马克思的史学理论,借鉴西方的史学理念,提出的文明史观、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并不是对西方史学理论的照搬,而对其赋予了新的解释和内涵,因之,绝不能把我国学者提出的新史观与西方相应的史观划等号.同时,要处理好三种史观的关系,三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着眼于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而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史,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兴起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因此,我们在运用新的史观时应注意针对性,如对近现代史的把握应更多的体现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而对中国古代线索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把握则应着眼于文明史观。此外,还应把三种史观有机结合而不是对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
【作者简介】袁兆桐,男,1949年生,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田家伟,1970年生,山东省桓台二中高级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毅,赵毅峰·中国古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曹大伟等主编·历史(必修Ⅰ),长沙:岳麓书社,2008
〔4〕曹大伟等主编·历史(必修Ⅱ),长沙:岳麓书社,2008
〔5〕钱乘旦等主编·换个角度看历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6〕穆易宁·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与改革,天津:历史教学,2005(4)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yuanzhaot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09-26] 读了之后很受启发,只有专业教师才能教好专业课程。ji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