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

阅读:467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2/17 14:46:48
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主动与和谐发展,促进人性价值的提升。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有效学习一定是“全人”的学习)。而“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共建全面的学习目标,组合丰富的教学活动,实施包容的学习评价”等,应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建构生本的课堂应当特别着力的几个方面。建构生本的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创建宽松、学生能够掌控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首要因素。只有学习者感到安全,知道不会受嘲笑和受指责,他们才会不怕‘露怯’,不怕‘幼稚’,才会主动暴露自己的真问题,才会主动地参加讨论、探究或体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而“学习的任务如果适应学生的需要,切合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准备,既不过难过深而够不着,又不缺乏挑战性、新颖性而使学习者感到乏味或疲惫”,学习也才更为有效。这恰如怀特海所言,“知识就像是鱼,必须每天抓到新鲜的鱼”,如果这种“鱼(作为人们努力理解的日益增长的一种产品)”既“新鲜”又能每天被学生“抓到”,学习的意义性便必然增加。因为“人们只学习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只有那种与活动目的有关并且根植于经验的学习,才能转换成行为的变化。儿童学得最好的是那些与解决实际问题有联系的东西,或者是那些同某种积极兴趣有关的东西。学习就其实际意义来说,是一项积极的事务。”
建构生本的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就是“触动”或“唤醒”学生①,与学生共建因而学生也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按照海德格尔(M. Heidegger)的理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就是“被抛入的设计”。人要设计与选择,其前提是人必须首先被教育所“唤醒”。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既受其学习基础(能学)、学习能力(会学)的制约,更受其学习心向、学习动力(想学)的影响,它影响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于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有效地唤醒学生,也就成为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这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兴趣的生成、责任的担当、期待的内化、惩戒的善用”等,都是有效“唤醒”学生的基本途径。它们可以单独地应用,更可以综合地应用。
建构生本的课堂需要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习,真正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这种促进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教而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实践证明,有效教学的关键突破口,是注重教学环节链上的系统有效性,即: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具体,要有达成的标志;教学容量有效梳理知识结构脉络,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适量适度;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并创设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精心设计启发思维的问题,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材料呈现的形式和顺序,提供适当的检测学习效果的材料,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能在为促进理解而设计的活动与为提高技能的自动化程度而设计的活动之间达到平衡(这种自动化程度是有效运作所必须的,是没有意识参与的)”,这依然是一个挑战。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必须达到足以支撑迁移的初始学习的一个最低限度。这一观点显而易见但又常常被人忽视。它可以导致人们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效度做出错误的判断。学习复杂的学科知识需要时间,对迁移的评价必须考虑最初的理解性学习所达到的程度”。
当然,建构生本的课堂还需要实施包容性的、回应式的学习评价。由于学生脾气秉性不同,知识能力与兴趣爱好有别,因而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优评价方法,必须提倡和采用个别对待的回应式评价模式,加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及时提供有区别的帮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真正的教育环境,是受到学习者控制的因素与学习者无法影响的因素之间的一种平衡的环境。学习者在其中无法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控制的学习环境,是教他遵守或反抗,而不是教他掌握。所有因素都受到学习者支配的这种学习情境,会导致想人非非的或任性散漫的行为。合乎需要的学习是由于学习者认识到:他必须适应情境里的因素,他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驾驭其他因素”。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实施包容性的学习评价需要超越(不是否定)基于预定目标的评价,不仅关注评价的过程性,而且要以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使评价能够“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也只有实施这种回应式的包容性学习评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考等社会性评价(选拔性考试)中获得人们广泛的认可。
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倾听与对话也是建构生本的课堂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营造“倾听一交流促进共享”的课堂学习生活,并在教学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尊重和欣赏,以促进教学由发生到发展最后实现目标的达成。当然,仅靠倾听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有效教学的实现,有效教学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清晰讲解,关注学生的有效练习.并特别需要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和理解。对话是互相间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教和学的互相接纳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共同体中的对话关系的表现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和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过程,而是多边对话的过程,其中还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
四、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中,以学生有效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并不是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毕竟,教学是师生“共同在场”的活动(“场外”也有教学),“教”与“学”是相互构成的。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共同经历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高兴与沮丧,也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借此“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此,“研究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任务,这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教师高度自律、终身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更是有效教学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引起了我国教育学术界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的重视。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来说,专业发展自主(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尊重并重视教师个人已有经验、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真实教学情境等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着的教师,教师首先关注的主题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旨归,“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在实践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时发现,教师要担负许多重复性的工作,他们并非能从专业生活经历的时时、事事中都能发现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只有课堂专业生活的某些特定事件(又称关键事件)以及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听课、研讨、说课、学生意见调查等,都更容易成为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关键事件之所以对教师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源于它给教师创造了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其中集中体现了教师对自我的内在专业结构合理性、适应性的评价和最终决策,也可能包含着教师对长期累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体悟;另一方面,它又引发了教师的自我澄清过程、个人思维的清晰化过程,促进了包括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在内的教师专业结构的解构和重构。当然,这里的关键事件具有宽泛的意义——尽管多数教师所体验到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不能否认肯定存在着对其专业发展曾有重大影响的一些经历、事件的事实。教师要从关键事件中得到发展,仅有关键事件本身还是不够的——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具备潜在的意义,教师自身还必须要有一个自我澄清的过程一对自己过去已有专业结构的反思和未来专业结构的选择(澄清教师自身的成长需要)以及在目前情境下如何实施专业结构修改、调整或重新建构的决策,只有这样才构成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循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
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均表明:教育教师明确自身专业地位,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有助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生命活力;抓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外部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文化浸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更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有助于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现实的契机;设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目标,有助于使教师成长(专业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例如,对于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而言,争做有效教师就是一个最为基本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个有效教师?怎样的途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效教师?可以说,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这样的描述或要求我们还可以给出许多,以至无法穷尽,但无论如何,有效教师必须首先“心向着学生”,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责任担当。“把‘教师’称之为‘师长,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