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多所高校联盟自主招生 高招方式发生新变化

阅读:42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2/2 15:14:33
国际在线报道  近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2003年中国教育部开始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到了今年,全国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已经达到80所,中国高校招生方式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目前,在80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已有33所高校组成4大招生联盟。联盟的高校将在明年初进行的自主选拔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这与以往各个高校分别自主命题明显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重点高校频频出现结盟的现象呢?清华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尹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尹佳说:“我们想我们的出发点仍然是更多的方便考生,因为都是高水平大学,我们在人才选拔理念包括做法上有很多的共识,所以这样也使我们这几个兄弟院校能够在一起来合作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一个共同合作的基础。”
随着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各个高校拥有了自主招生的权利,结盟也被很多高校称之为是省时高效选拔优秀人才的办法。去年,清华大学联合了中科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等高校结盟,而在今年的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各个高校结盟的的阵营明显增大,例如,以清华为首的7校联盟,以北大为首的13校联盟,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校联盟,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5校联盟。
对于中国各大名校纷纷组成联盟来进行相关的自主招生考试,考生和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联考的话就不用多场准备了,就是可以一次充分的准备,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
“我觉得这种自主招生,只是对一部分优等生更高一流的优胜劣汰,对大多数的中学生或者差的学生,觉得好像更没什么机会,它是对那个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能是更好的选拔。
高等院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实行,也被称为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中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但如此集中的高校联盟,真的可以高效优质地选拔人才吗?会不会给考生带来新的负担,演变成“高考”前的“小高考”?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自主招生的联考是好事,但是如果说是学校‘抱团作战’就是坏事,而自主招生联考实际上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考试机会。我们应该基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来设置自主招生的联考制度,如果说背离了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就会使得自主招生联考变成集团来抢生源,这会使得学生会进一步增加考试的焦虑或考试的负担。”
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有关高校自主招生的各种探索和实践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利用高校自主选择优秀人才的权利?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从自主招生的发展来看,最终的模式是学业水平测试加上自主招生这种模式。那么,现在的自主招生的联考,实际上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要把自主招生联考做好,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考试,也就是说,这种考试是由社会机构组织,由它的考试的公信力、出题的评价的质量来赢得相关高校的认可以及学生的认可,在联考推进过程中,应该真正形成学生选择考试,学校选择考试,考试在市场中竞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考试的评价质量。”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