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构建高效课堂——选择恰当读书方式的重要性

阅读:480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2/2 10:01:49
十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一般会让学生先读读生字然后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及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在检查生字的时候,我一般采用齐读的方式,好处有二,一是可以纠正学生错误读音,二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而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因为学生是带着任务来读课文的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又是不同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课文品读感悟的环节中,我会抓住比较核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个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默读或者快速的浏览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但是,很多教师却怕这样做会造成课堂的冷场,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很多时候,静思、默读只是一种形式,如蜻蜓点水,嘎然而止,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地将默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我们要知道,缺少了静思默想的课堂只是富有情趣而理趣却不够。因为这样的课堂并灭有能够真正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热热闹闹,课后收获却冷冷清清。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浮躁:热衷于举手表现,淡漠于沉静思考;只会热热闹闹地读、说,不会静下心来思、悟。那么,全神贯注读书,深思熟虑思辨的良好阅读习惯会离学生越来越远。在阅读教学中,默读也很重要,朗读和默读是两种既相互联系而又各有特点的阅读活动。默读是用眼看,用心想,“安静”则有利于营造静静的读书场,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也就是“披文以人情”的过程。快速浏览课文则可以有助于学生快速锁定学习目标,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在这个环节上我不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因为学生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把大量的注意力分散在“读”上,从而弱化了在读中“想”的目的,这在学习时间上来说是一种浪费,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
    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到了品读感悟这一环节,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领悟的情况下,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要求看上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学生读的效果却是大失师望,全班同学几乎都是在用同一个节奏,同一个语调下,读完了同一段文字。读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这位教师是非常负责任的,他耐心的让大家多读几次,并且在每次读之前都煞费苦心的鼓励一番,指点一通,可是读书的效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后来学生甚至在有节奏的“唱”了起来,结果还是搞了个哄堂大笑。教师用心讲解、指导了,学生用心读了,但就是读不出感情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很简单,问题就在于在没有选择正确的读书方式!齐读是唱读的温床。齐读要照顾整体,试想,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顾全大局”上,还有什么余地读出“自己”的心声?这样的练习进行再多都是无意义的。大家只能在“节奏”的指挥下,唱出“和谐”的旋律。那么,这时使用什么读书方式合适呢?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读书是很重要的。每个同学带着自己独到的感悟读自己的书,才能真正做到在读中思,在思中醉,在醉中读,才能真正读出自己的心声,读出真正感情。
当然,不同性质的课文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会有不同的方式。譬如,一篇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的课文,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学生在专注于一个角色的情况下,他的情感和体验也就随之专注。这不尽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