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研究

阅读:272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30 17:25:25
 二、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现状 
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往往是通过一些宏观现象和变化规律去被人们所认识。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的化学教学实验,通常以验证原理和训练基本操作为主,学生作实验时,由于大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所以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只是照方抓药,对于实验现象,因为结论已知,观察得也不十分仔细,即使由于某些原因,作出的现象看起来似乎与众不同,也无心分析其中原因,草草了事,从而使学生实验失去了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很重要的一面。教师做演示实验时,绝大多数学生也都以看热闹为主,不会主动自觉的去分析实验现象后面隐藏着的知识本质。这些都造成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滞后及阻碍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学者就曾经指出:以往化学教学中不重视观察的过程,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表演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同时由于结论和书本所叙述的或理论所推测所预期的完全一致,教师无须为揭示或探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新的或未曾预料到的化学现象进行思考。由此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失去了许多深入了解和理解化学的机会。 
第三部分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而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的关键。这些问题情景的设立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也不同于程序教学中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实验的基本特点,观察的重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钻研实验本质、正确思维,实现预定观察目标的引路石,这些问题的创设,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而制定:初级阶段可以直观现象设疑为主;中级阶段以现象本质设疑为主;发展阶段以探索性设疑为主;高级阶段则可以学生自我设计实验问题为主。这样,可以借助实验及其现象的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唤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调动学生观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和发展这种兴趣,并使之内化为对观察起作用的有效动力,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并尝试用化学知识解释他们,既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学习中的化学知识,学会观察方法,又可以使学生从观察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兴趣。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会时常留意身边的化学现象并用心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观察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积极引导观察,教会观察方法 
要提高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中作到有条理,全面,细致,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是很重要的。常用的观察方法一般有: 
1、顺序观察法:即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由外到内地进行观察。 
2、分步观察法:当一个现象和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为了弄清各因素的作用,性质和规律,一步步地观察,然后再综合后得出结论。 
3、比较观察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认识。通过比较观察,可以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或差异,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重点观察法: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按照观察目的对重点部分进行仔细观察,抓住本质和关键的现象进行重点详细的观察。 
5、反复观察法:通过第一次观察,对观察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思考进一步提出一些假设,最后再通过验证,直至得到正确结论。
 6、程序观察法:根据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学生认识的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尽力将演示的程序合乎逻辑地加以呈现,以利于观察和理解。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大观察容量 
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和被传递的新知识、观察现象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取得经验,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把学生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从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参加观察活动。因为观察能力只能通过观察活动来培养。增大观察活动量是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方法。增大观察活动量的主要措施有: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创造条件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课外小实验;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增加演示实验或学生亲自实验;将某些实验由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和设计性;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自己观察;在活动课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鼓励并指导学生留意观察社会,自然,环境,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现象。 
 四、提倡实验讨论,提高观察品质 
由学生总结观察中的现象,或由学生回答实验现象,结合其他学生的补充或纠正,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多角度的思维,拓宽思路,达到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从而达到即能更好地理解观察到的现象,又能掌握应用的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和观察能力的提高的目的。学生在实验讨论中,可以把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学生的归纳、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更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观察品质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观察习惯上。观察习惯是观察主体基于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求知欲望的驱使和观察乐趣的体验,进而形成的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观察品质是观察主体在观察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主要培养的观察品质有如下几点: 
1、客观性。如实地反映化学事实,如实地记录,描述观察结果,尽可能减少观察误差,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察。 
2、目的性。观察的目的包括观察的对象,条件,要求,以及观察的程序和步骤等。它对观察起定向作用,有目的的观察可使观察深入,细致和有效。 
3、全面性。在明确的实验目的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有序地进行观察,多侧面地获取化学现象的有关信息,从而形成对观察现象的整体印象。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既能抓住整个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又能对实验现象的全过程有清晰的印象,改进演示实验的方法,加强观察中的指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适当重复演示,将有利于观察全面性的培养。 
4、敏锐性。主要指观察过程中能够抓住化学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中稍纵即逝的现象。能够通过对比,洞察现象的细微差别的本质;能够区别复杂情况中的个别现象等。 
5、理解性。由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必须通过思维才能把事物的一般特征和个别特征,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区分开来,才能揭示出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合乎逻辑的必然联系,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思维活动参与观察过程,才能使观察更深刻,更准确。 
6、审美性。主要是指能以审美,鉴赏的眼光和情趣去观察实验室和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奇异的化学现象,进而增强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五、 挖掘潜在素材,培养观察能力
 生活和自然界中有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日常生活用品,华工生产,高科技产品中也有许多化学原理的巧妙运用,如: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的不同;厨房中的焰色反应;切开的马铃薯的变色情况;城市中煤变天然气改造后工厂放出的烟的颜色;普通水泥加水后的快速硬化;清洁燃料汽车和普通燃料汽车尾气颜色的不同等等。教材中隐含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素材也是很多的。要使这些材料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作用,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充分加以利用。例如在讲容量瓶的使用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容量瓶上所注明的容量、温度和刻度线,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凡是量器上都应标有标识温度及原因;在讲中和滴定实验和滴定管的使用时,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的用途,量程,最小刻度值,并和他们所熟悉的量筒进行对比:零刻度的位置、精度、容量等,并总结出凡是基本量器,在读数时一般都要读到最小刻度值的后一位,同时为了避免操作误差,在操作中要注意:瓶要水洗;管要润洗;平视读数;在使用到托盘天平时,教学生顺序观察的方法;使用到滴管时,教学生重点观察法;在做硫化氢燃烧的演示实验时,要教学生比较观察的方法,总结氧气充足和不充足的情况下的实验现象的不同及原因;在做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的演示实验时,要教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等等。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