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分层递进教学实验与做法

阅读:340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30 10:05:06

逄效栋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而课堂教学的难点是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差异在我们这一类学校尤为突出,具体来说有两方面:一是从生源来看,就包含了三部分,即优秀生、通招生、自费生,表现自然的基础分层;二是从高中教学来看,由于每个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额定数,势必造成在教学中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久而久之,学生成绩也会出现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实行适合于个性教学的小班化,因此,分层教学便应时而生。分层递进教学是在总结各地分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入了竞争激励的成份,使之与现代教学理论更加一致。有人认为分层递进教学是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又一种提法,我们认为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分层递进教学是当今一种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保证了班级授课制的顺利进行,又极大限度地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无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具备的话,还可以打破沿袭多年的“固定班级授课制”,实行“分层班级授课制”。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孔子的教学理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毕生从事教育,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贤人”。其教学理论的支柱便是“因材施教”。无论我国教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如何发生变化,“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变。“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而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启迪人们要按学生学习程度实施教学。孔子当时的教学现实也提供了他实施这一思想的可能性,与我们今天的大班额授课制有很大区别。
2、赞可夫的教学理论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列.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实验课题组内运用了卓有成效的五项教学原则,其一就是“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等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他认为“通过教学促进一般发展”的学生不应是某一个或几个,而是“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只有在使所有学生都等到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促成“高难度”的教学发展。这里赞可夫所说的“一般发展”是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总体发展”而言。“分层次递进教学”正是要改变和缩小一个班级内的学生间差异,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正常发展,而采取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别教学的方式。
3、布鲁姆教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已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装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等。“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学习机会”。
4、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等几方面都等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中学教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等到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立足于面向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就需按学生实际水平分层次教学,同时为学生设立一定的奋斗目标,即学生取得进步后,可自然升入高一层次,符合教学的目标原则和激励原则。
5、现代中学生心理的需要
现代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条件特别优越,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而且每个人的能力也有差异,传统的授课往往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会因长期完不成平时的学习任务而信心动摇,最后导致教育失败。分层递进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各类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处的学习层可根据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验设计
1、实验目标:将一个普通教学班内的学生,分具体学科按其基础,划分为A (下)、B(中)、C(上)三个层次(或更多的层次),作用基本授课单位。上课时,由一名教师利用课内的不同时间,分别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在教学实验周期内,使基础差的学生接近或超过中上等教学目标要求,而基础好或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即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或长进,真正实现“A层生明了,B层生吃饱,C层生叫好”的局面,并激励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向更高一个层次转化。
2、达标途径: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完成实验目标,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分层递进教学”在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几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
3、实验效果的初步验证:(1)学校任课教师的核准;(2)家长与社会的反应;(3)水平考试的成绩;(4)上一级业务部门的鉴定。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实验实施
1、选定实验点和实验教师:由于实验教师的备课量及课堂教学的活动量都很大,而且各层次的教学衔接严格有序,丝毫不得有误,因此,选定实验教师是关键。显然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单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决心。
2、学情调查,划分层次
(1)搞清学生学情底数: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及平日上课时的考查分析,初步确定学生的“层次”名单。
(2)家访宣传取得支持:通过对A层次学生不适于高一层次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使家长支持孩子服从教师的分配,鼓励孩子安心学习,并告诉家长当孩子达到较高一层次时会及时得到认可和调整。
(3)针对实际,个别谈话:教师要紧紧抓住A层次学生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消除他们的各种顾虑,使他们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对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充满信心,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4)公布层次,统一思想:教师应解释清楚各层次的意义,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真诚地帮助他,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机遇。
4、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
(1)分层递进教学的历程
第一阶段是统一教学,但对各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以低、中、高档习题分别做为各层学生训练的对象和重点,使学生体会到分层递进教学的必要性。
第二阶段是进行中、差生为同一教学单位,优等生为独立的教学单位的两个层次的教学,这一阶段教学要使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到不应过分强调紧跟中等生,而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学习。
第三阶段是进行A、B、C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自觉地适应“分层递进教学”。
(2)分层递进教学的序列
课堂上教师与各层次学生的活动顺序没有固定程序。各层次学生与教师直接活动的次序完全由每个层次课节内容决定,教学内容多,活动时间相对要长些,教师首先要对该层次学生进行直接教学。如果教师首先对A层次学生进行直接教学,则需提前对B、C两个层次的学生布置学习内容(利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学习形式一般地是自学新教材或复习旧知识,或进行自测练习等,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时间要搭配好。对A层次学生直接教学后,依次对B层次、C层次学生进行直接教学时,则B层次学生自学活动时间应该等于教师对A层次学生直接教学的时间,显然C层学生的自学活动时间等于教师与A、B层次学生直接教学的时间的总和。这样下去,每个层次学生都至少与教师直接活动两次,随着师生对分层次教学的适应,每个层次学生与教师直接活动的次数要增加。
(3)分层递进教学的方法
分层递进教学的各层次教学方法应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一般地讲,A层次学生适于“低起点、细分析、多练习”的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法;B层学生应采取“启发引导”与“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C层次学生则要采取以“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拔高”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做法
1、备课
在了解学生上多下功夫,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人,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组织教材,对教学内容适度调整。如补充过渡题,简化例题,精选层次题,构思拔高题。确定传授知识起点、峰点和梯度。起点针对差生起步而定,峰点是冒尖生可望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知识高点。梯度是适应A、B、C各层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体分为低、中、高三层,称为三个梯度,如同三级台阶那样,由低到高,自然衔接,有其过渡性和可攀性。
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A级备课不受现行大纲教材限制,B级备课参照国家教委必修课和分科选修的综合要求,C级标准相当于国家教委必修课要求。要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充实“丰收”因素,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的教学方案。
临课准备,听取科代表临时汇报,汇报课前预习情况,重点知道吃力的差生和差生的吃力处,作为最新信息,课堂上处理。
2、课堂活动
(1)搭桥铺垫(引入新课)。搭桥的作用有二,一是迁移知识(教材)——温故知新,由此及彼;二是引渡对象(学生)——开动机器,荡桨遨游。铺垫就是知识铺垫和气氛铺垫。知识铺垫不言而喻,气氛铺垫则是设置悬念,激情引趣,创设情景,进入角色。恰到好处的搭桥铺垫,可以使差生因搭桥而能过河,因铺垫而可以跋涉,全体学生因有趣而乐于光顾,因悬念而神思守舍。
(2)强化要点。新课开始教师简介教学内容,指出或渗透差、中、优生各应掌握的知识要点,使每个学生都各自有遵循,明确主攻方向,把主要精力用在适合自己水平的那部分内容的学习上,对号入座,这有利于知识信息传递,使学生能高效地(相对而言)捕捉教师输出的信息。
(3)降低起点。这是针对差生而言的,适度地降低起点,可确保差生的起步,跟上教拍。尽管有了桥、铺了路,但真正动起来,对差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是因为教材内容往往都高于差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只有适度降低起点,分散难点,差生方能不掉队。降低起点,自搭桥开始,沿过渡题爬坡,多从直观形象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诉说。
(4)放缓坡度,“慢拔高”。“慢拔高”差生方可“跟上去”,“慢”为的是“全”,想方设法不使一个学生掉队。一旦全班学生(主要是差生组)上了路,就要灵活变速,慢中求快。基本做法是:从过渡题讲起,以过渡题为“引子”,发散思维,引向深入。
(5)揭示规律。知识的规律是学生渴求掌握的。学习得法的学生总是力求获得规律性的东西,恰到好处地归纳、总结、揭示知识的记忆、推理、演算规律,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得裨益。
(6)勇攀峰点。这主要是针对冒尖生而言的。一节好课,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竞相进取、闯关夺隘、恋战不舍。教师应视学生(主要是冒尖生)的潜力,不失时机地适度知识拔高,巧设峰点,激励学生勇攀登、立“殊功”。巧设峰点要依据学生教学的实际,不能想入非非,要水到渠成,不故弄玄虚,要注意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
(7)分层次练习。这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步骤,是全体学生受益的中心环节,是初试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师的入手处。分层递进教学主要体现在分层次练习上,此时是学生对号入座,各取所需的最佳时机,是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表现。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最初甜头,全体教师总是在这关上获得。因此实验教师分层次练习上尤应独具匠心。要搞好分层次练习,首先的是选编好层次题。层次题越精,分练的效果越好。一组好的层次练习题就是一次美的享受。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可自分层次练习开始,从这里步入层次题具有弹性、可攀性,“跳一跳”,够得着。题型以题组为好,如由易到难类三题(多题),一题三问(多问),一题多解,使A、B、C各层学生各尽所能,奋力进取。
(8)分层次作业。它与分层次练习一脉相承,与分层次练习同等重要。如同精选练习题那样,教师应对作业题精加工、巧处理。选择作业题时,适当地编补为好,扩大习题跨度,分出A、B、C三个层次(对教材中的A、B组题适当调整即可)。作业题求精不求多。必做和选做相结合,要求三组学生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作业。
(9)梯度测试。测试题由浅入深,拉开档次,确定测试梯度,同卷不同题。如试题十道,外有加试题,差生必须答前六道题,再于后选答两道题;中等生组必答前八道题,再于后选答两道题;优生组必答全十道题,再选答加试题。每组的必答题按百分评算,选做题另外加分。以上为单向梯度测试。此外还有双向梯度测试,基础知识计时梯度测试等。
梯度测试有明显的竞争性。同等水平的学生在一组内夺魁摘冠的机会均等,暂步后尘的条件相同,梯度测试迎合学生的竞争心理,使他们上可攀,横可比。平时不甘居人下,梯度测试一比高低。各组成员不固定不变,每次测试后适当调整,A组的前两名升入B组或C组,C组的(或B组)后两名降落到B组(A组),测试不必过频,时机要掌握好。
 
     来源:  编辑:逄效栋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