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议历史学案教学

阅读:114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8/30 20:19:58

为了使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世界教育接轨,适应当代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自2000年开始,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2001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进行了全面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课改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首先,强调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主要职责是组织、管理教学。《国家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课程功能的改革。《纲要》规定:“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再次,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纲要》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使学生被迫形成机械接受的学习定式,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现代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使学习者自我领悟和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认识、批判、接受和重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第四,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追求的核心目标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紧盯高中教学水平模块考试要求,高考基础科考核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途径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上可以看出,新课改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宝安区历史教学的指导原则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即通过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搭台”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多媒体平台、学案平台、研究性学习方案、情景设计、习题设计等。本文主要谈一下学案教学。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布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近年来,在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尤其是印刷技术进步与设备的普及,为教师开展学案创造了物质条件,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学案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填空与扩展资料相结合的学案教学。主要采取填空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历史概念、核心关键词的记忆掌握,效果良好。这类学案多用于学生预习,主要解决“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积累起一定的感性知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这种模式在传统教学下,对老师讲授内容的修正价值很大,但是在新课程下,随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高考考核目标对能力要求的提升,填空这种单一的学案已经不能承载新的需要,针对高考的考核目标,我们对学案的功能做了进一步发掘,即学案的成熟阶段:以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案。

在学案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抓住两个核心环节即“学案设计”与“学案使用”。“学案设计”指通过系统研究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著述。详细分析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要求,并根据课程实践给予可操作性的解读。这里重点强掉设计者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准确、详细解读,重新整合课程资源,由于课改推进的仓促,现行教材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体现课程标准上有较大的出入,高中历史新教材共有四套版本,具有代表性的是“人教版”和“岳麓版”其中人教版在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但结论性知识太多,与传统的教材区分不大;岳麓版素材丰富、观念新颖,但是对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核心部分即“理解”、“认识”方面基本忽略。面对教材的缺陷,要求学案的设计者必须准确的解读课标,根据课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材,大胆的取舍。

“学案使用”关键在“使用”两个字上,很多的教师在进行学案教学时更多的是“讲学案”,即让学生先做学案,然后老师对答案就完了,其实者跟传统的直接讲教材是一回事,根本不能充分挖掘学案的功能。而“用学案”则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性、主体性。那么怎样才叫用学案呢?以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为例:

第一课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课标分解

(一)归纳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提示:注意时间、目的、内容、评价元素。)

1.宗法制:

2.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原理说明:

1.应知的基本知识,由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主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用阐述性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怎样去阐述历史概念,这是高考考核的重要能力,今年广东的历史高考就出现对历史概念内延和外涵的考察,如宗法制、专制主义、君主立宪、中央集权、民主共和等历史专有名词,要是学生能准确的把握这些历史概念,在做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似是而非感觉。

2.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完成,此间教师巡视、督促(管理学生学习,确保全体学生投入,动笔写出来。)、指导学生完成学案(答疑、解惑);注意发现学生问题(记录下来),之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全体学生都能完成的则略讲。

3.教师讲解,先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特别是教师在巡视过程发现的那些答错的学生,再由学生校对,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批判与争论,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之间的批判与交流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在上述学习过程中,你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和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史论回答)

原理说明: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向理性认识转化,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恭候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

原理说明:围绕课标,通过教材设计新的情景,让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进而“提炼信息”,最后生成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能力。这里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阅读、思考、书写的过程。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动笔些,并及时的发现问题。

二、综合训练(题目略)

综合训练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学完即练,很有针对性,效率很高。

历史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关注学生学习的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把学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学案上,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历史学案教学还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活跃历史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书目: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学林出版社,199910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赵克礼:《历史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松岗中学  高一历史备课组  隆国念)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