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校自主选拔如何破茧成蝶?

阅读:65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0/28 10:23:51
 
自主招生如何破茧成蝶?
——自主招生的民意焦虑
打架的“民意”
回顾这八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民意”一直在打架。最近,对于复旦大学八位教授建言破格录取国学“天才”孙见坤一事,“民意”大多站在复旦和孙见坤一方,支持破格录取;而当年同样被誉为语文“天才”的美少女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却没得到这般待遇,“民意”纷纷质疑,清华凭什么要给蒋同学60分的优待?此次支持复旦和孙同学的“民意”,其实也很纠结,这破格、那破格,谁能保证破格不会破坏公平?今年6月还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准备压缩自主招生规模,让人将信将疑。.
自主招生的民意焦虑,实则是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焦虑。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拥有包括招生自主权在内的七项办学自主权,自主招生都是我国大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教育规划纲要》也声明,,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是高考改革的一个确定方向。由此,所谓的“压缩自主招生规模”逆教育发展规律而行,实属无稽之谈。
然而,这样的新闻缘何出现?究其根本,皆是由于公众对公平、公正推进自主招生疑虑重重,而导致的“民意”使然。
招生主体作茧自缚
如今,自主招生仍旧强调分数在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因为教育部门和学校作茧自缚。所谓“为偏才、怪才学生提供升学路径”的初衷,无形中变为高校利用政策抢生源的堂皇之辞。在各中学,准备传统高考是头等大事,到了高三,才对有条件(排名靠前、获得竞赛奖励)的学生,进行自主招生“培训”,将自主招生弄成为新的应试,自主招生没有为学生减负,反而增负,既增加赶考成本,又增加心理负担。
自主招生路在何方,这是民意的焦虑,也是家长、考生的焦虑,排解民意的焦虑,自主招生应“破茧”而行。
破除“分数公平”的“观念之茧”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存有“分数公平”的观念,对于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考察,很多人担心面试会被权势交易操控。每当平时成绩很高的学生在自主招生中落榜,这种质疑就进一步加剧。其实,自主招生打破的就是分数一元标准,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在多元评价中,没有偏才、怪才之分,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在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也没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说,因为对人才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格”。当然,之所以分数公平观念未能打破,主要在于在我们的自主招生并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美国高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包含16项大指标,也就是说,对人才是从16个角度加以评价,而这16个角度的评分也是公开的。如果我国高校也能建立类似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公开、透明,可以复核,还有多少人会抱着只有看卷面考试分数才公平的观念呢?
破除“计划录取”的“制度之茧”
自主招生的魅力在于学生与学校双向选择,一名学生如果能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然后根据大学的奖学金、录取的专业选择大学,学生就拥有了充分的选择权,而大学也就会在“被选择”中提高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然而,我国目前要求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填报高考志愿时,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填报在A志愿(平行志愿)或第一志愿(传统志愿)。哪怕学生参加再多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获得再多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也只能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其中一所,最终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这种机制把自主招生变为了高校抢生源的机会,也导致没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的强烈不满。
要让自主招生具有魅力,必须让学生和学校真正双向选择。为保证公平,可以建立“全国高水平大学联考+自主招生”的新模式,学生可拿着高水平大学联考的成绩去申请大学,每所大学独立录取,获得获得资格的学生再确认选择哪所高校,在选择之后不再参加统一高考;也可以建立“统一高考+自主招生”模式,学生拿到统一高考成绩之后,再去自主申请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这样的自主招生,才于高校、于中学都有促动作用。
     来源:网络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