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学习障碍型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阅读:109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0/5 10:25:41
很多人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不良,或者是学生品行出了问题,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问题,只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就一定能使他们把学习搞好。学校也并没有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没能发现他们固有学习能力的缺损,而是把问题简单化,只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有对其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而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际上,他们身上只是存在着某些学习障碍,只要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和不守纪律的现象就会自动消失,他们也就能把学习搞好,他们的品行问题也会随之而自然消失。 
在研究课题的调查中,我发现大约有7%-12%的在校生属于学习有障碍学生。他们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学习目标达不到,需要得不到满足,困难又无法克服等等,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表现为依赖感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导或别人的帮助,就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倾向。依赖心理使学生学习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经不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    
2、学生的焦虑心理。表现为急于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形成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冲突,使自己常处于忧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造成精神压抑。
3、学生的闭锁心理。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学习中的烦恼常压在心里,从而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另外,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同学之间互相戒备,学习情况彼此保密。闭锁心理阻断了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正常发展。
4、学生的抗拒学习心理。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的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
5、学生的自安心理。表现为安于现状,心理上的惰性强,意志力薄弱,知难而退,随波逐流。
6、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
7、学生对他人的的嫉妒心理。表现为对成绩或学习能力高于自己的同学产生不满、憎恨情绪,以贬低和诽谤的手段寻求心理上的快慰。嫉妒心理不仅有损他人,而且也给自身带来烦恼和痛苦。
我认为要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必须完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则要适当运用教育教学艺术,针对学生的心理矛盾采取适当的疏导工作,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行自我调控。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们要热爱学生,以情育心。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观念,放弃那种只强调教师为中心地位和维护教师权威,忽视学生需求和愿望的做法,加强师生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愿望和学习水平,以此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之一,课后我们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共同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与之进行心理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其个性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障碍,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激发情感,使之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对有焦虑、恐惧心理的学生要多关心,少批评,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当然,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恰恰相反,尊重学生本身又促使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
2、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我们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精心设计,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对学习基础不好,接受能力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热情帮助,循循善诱,使之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抛弃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我们可在教学中采用分步教学、分层教学,对学习要求作适当降低,使其树立不断努力的信心。另一方面,任何人都有长处,只要我们仔细、深入地挖掘,就不难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挖掘闪光点,扬其所长的过程,就是启发进步,补偿自己的过程,也是让他们克服自卑、胆怯心理、树立自信的过程。
相反,对有自傲心理的学生,一方面要帮助他们一分为二,认识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克服自傲心理。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其特长,发挥其骨干作用,安排他们帮助辅导差生,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3、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诱导。我们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化解和消除心理障碍。我们要注意掌握学生的思想品格,家庭环境和身体素质状况等,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诱导。具体做法是:第一,要以情动人。通过双向交流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心理辅导;第二,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机;第三,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诱导。
4、我们要掌握和运用心理暗示法。教学过程还可以结合心理暗示,消除心理障碍。教师应了解一些有关学习的心理知识,并结合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感到信心不足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暗示。
5、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困难,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问题是个比较普遍存在而严重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重视研究分析这些现象,并对症下药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就可以克服、消除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