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景 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7月29日公布实施。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未来10年我国将“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具体表现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新纲要关于“优质教育”的要求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我认为历史学科育人责任也更加重大。早在2004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要求:“①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塑造健全人格。历史教育要把育人、立人的目标作为基本目标。②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③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