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二、揭秘哲学攻关妙招 寻觅哲学备考捷径

阅读:94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8/23 18:20:33

 

大千世界各有千秋,人间百态各有活法。哲学纵然神秘莫测,亦有破解良方妙策,亦有可循规律捷径。
1.运用专题复习方法 准确清晰把握知识
专题复习方法就是根据哲学所复习内容的区别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以便于全面、准确和清晰地加以掌握运用知识。其中单元知识专题就是根据考试大纲,以课为单位形成若干个知识专题。如哲学常识可以分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八个单元知识专题。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哲学综合专题,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大专题。还可以根据理解和运用需要分成其他专题,如唯物辩证法,可以分为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三个相对小的专题。这样做有利于清晰而明确地把握和运用哲学知识,因为这种专题复习方法是与哲学命题的设问要求和答案是相吻合的。
2.运用主干复习方法 科学备考事半功倍
主干知识复习方法就是掌握构成哲学教材体系的主要知识,即具有较强使用价值的重点哲学知识。哲学教材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本原理层面上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二是论政层面的知识,需要理解掌握;三是细节层面的知识,只需要扫描浏览。在哲学常识的复习中,抓住了世界观(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就抓住了哲学的主干知识。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客观事物
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规律是普遍的,是客观的
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对立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
矛盾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工作方法;普遍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
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在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3.运用提纲挈领方法 全面系统把握知识
提纲挈领复习方法就是在建立单元哲学知识专题基础上抓,把本专题的哲学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比如坚持联系的观点复习就可以采取这一方法。
4.运用图示图表方法 形象清晰把握知识
图示图表方法能够规范而明晰地帮助学生掌握哲学教材知识,构筑哲学知识体系。如,运用图示方法,可以系统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知识专题内容。
        5.学会比较辨析方法 把握问题区别联系
比较辨析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哲学概念、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认清其哲学概念和问题的本质。哲学常识的最大特点,是有一系列相对应的哲学范畴,需要进行比较辨析:如哲学和世界观、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原因和结果、整体和部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新事物和旧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内因和外因、量变和质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析和综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和个人、理想和现实、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关系等。
哲学常识中另有一些隐性的哲学关系需要进行比较辨析,如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集体主义与和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弄清这些哲学问题的区别联系,有利于深化对哲学知识的学习。
还有一些扩展性的哲学关系也需要比较辨析: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反作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等。
6.运用中心辐射方法 把握哲学复杂联系
中心辐射方法就是运用哲学核心概念、重点观点连接相关概念和观点,从而构筑知识的新体系。比如用发展这一核心概念进行辐射,就能够把它与联系、规律、矛盾、原因、状态和趋势联结起来。
认识为关键词,可以把它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以及意识联系起来。认识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而言,是因为认识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感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理性认识。认识对于真理而言,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认识对于科学理论而言,是由于认识不仅有正误之分,还有体系与否之分,那些既正确又形成一定体系的认识是科学理论。认识对意识而言,外延要小于意识,只有基于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世界的自觉意识,才是认识。
7.巧用主线贯穿方法 深化知识把握脉络
主线贯穿方法就是运用哲学最基本观点贯穿哲学教材内容,从而把哲学知识串联起来,进而把握哲学知识的纵向脉络。(1)世界的客观性——贯穿整个哲学教材的一条红线。承认世界的客观性,就必然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然承认联系是客观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规律是客观的、矛盾是客观的。就必然承认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就必然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价值观要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世界观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矛盾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构成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3)实践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根本目的。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理解人生价值观的一把钥匙。价值观、正确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以及人生理想都是一种社会意识,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又都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8.运用问题牵动方法 构建哲学知识大厦
问题牵动原理方法就是通过较为复杂的重要问题或时政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经过思索和探究过程把其中蕴含的哲理串联和并联起来。
比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这一问题,就可以把唯物主义中的物质和意识,辩证法中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论中的实践和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联系起来。这一问题蕴含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蕴含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蕴含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蕴含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再比如,我国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这一时政热点,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2010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其重要议程。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制定十二五规划,将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一时政热点问题体现了:唯物论中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辩证法中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论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是有意识的目的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来源:  编辑:liuzuomi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