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专题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到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形成多极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瓦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必修一的这个最后一个专题是整个政治史中社会热点问题最集中的专题,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在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2008年高考主要涉及的考点有:美苏“冷战”、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欧洲一体化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例如全国文综卷Ⅰ、山东文综卷、江苏卷、广东卷中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本专题的内容进行了考查。仅江苏卷就有两个选择题涉及到这一专题(一共20个选择题),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学生在备考时,务必重视本专题的复习。
那么本专题究竟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在复习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高三一线的教学实际和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以江苏省高考为例,对考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2009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本专题的要求是:(1)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2)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3)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这个考试说明中我们不难发现: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时间上来看,离现在都比较接近。例如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都是近二十年之内发生的事情。
第一、结合二战后期的历史,特别是苏、美的政治和军事战略进攻来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我们可以整理二战后“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来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举例德国和朝鲜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相关史实分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的分析,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二、结合欧共体形成和日本经济崛起的有关史实,把握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情况。通过战前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的对比,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必要性。还要结合必修一专题五“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和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来理解中国的发展,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要特别注意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来理解中国的崛起,进而理解中国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做出的贡献。
第三、概述反映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培养国际理解意识。联系前两课的内容,对二战以来的政治作一整体回顾,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日欧之间矛盾重重,帝国主义阵营分崩离析。另一方面,由于苏联与中国、东欧诸国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激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而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改变了少数大国控制联合国的状况。
第四、把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矛盾和竞争,抓住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线索。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在现代史上大致有三次:第一次,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出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包围苏联的格局;第二次,二战打破了资本主义对苏联的包围,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以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第三次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最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几个小问题。世界多极化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而只是有这种趋势。目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复杂交替的过渡时期,即暂时以“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为特征的多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