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阅读:84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7/31 14:58:31

 

    今天我主要谈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谈我自己近些年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我们的经验。我不想对此问题作全面地论述,而只是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教学改革的两个中心问题
    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从58到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经历过的。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学费也就缴一次、两次,别老缴,这个事情是折腾不起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个想法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你改了合适,对他也灵验。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学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我指的是这个含义下的应试教育。这个问题我今天并不想多谈,因为很多事情大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个社会问题,社会的压力很大,现有的高考制度逼着大家非这么作不可。我很体谅各级领导以及各个学校的校长和高中老师的苦衷,不得不这么作,但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事。
 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作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我欣赏杨振宁的这个说法。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而对不成熟的东西,特别是新发展的东西,长久以来,就觉得不可理解,也不感兴趣。可是新生的事物都是不成熟的,它的理论也不成套,很多看来甚至有点荒唐。我们中国培养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美国老师讲课的方式是渗透式的教育。就是今天给你讲点这个,明天又跳到那点讲那个,听起来非常不系统,也不管。学生学过必要的预备知识吗? 也不管,我照样讲。学生听了之后不会太懂,如果要真懂还得补点什么。美国老师的意思是你不懂你自己想法把它补起来,这就是渗透式的,跳跃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都是学得稀里糊涂的,不少学生就被刷下来了,什么也没有学会。可是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学的时候也不一定什么都懂,可是他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经常捉摸,看书思索。
    到研究生阶段对学过的内容,他会感到豁然开朗。最主要的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向权威挑战。可以看出,最近一些年在物理学前沿的一些新想法,往往是这些学生搞出来的,在美国特别突出。而在欧洲都没有那么突出,欧洲也还比较刻板。过去我们主要学苏联,苏联的学生很多情况与我们接近。美国的教育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实干,特别是实验室中的训练,他从小动手能力就比较强。自然科学当然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我们这方面比较薄弱。
    关于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问题中学与大学有区别。我们很多老师有一致的看法,认为应该取消大学统一的教学大纲。并不是上课的教师不应该有大纲,我想作为一个教师,你这学期应该讲些什么心中应该有数,教师自己订大纲。统颁大纲是向苏联学的,其实苏联的著名教授,很少照统一的大纲上课,大纲仅起参考作用。我认为请几位有经验的教师订一些大纲,对于初上课的年轻教师是很有帮助的。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真正要把教学改革搞好,主力是教师。我认为必须给教师松绑,五花大绑让他上课,什么都给他限制死了,教师不会有创造性。假如教师自己水平不高,他自己都不懂,或者是理解错误,你怎么限制他,他都教不好,他只不过照猫画虎的重复前人的内容。在教师有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你真正要搞好教育改革必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任何创造性没有宽松的环境是不可能发挥的。
   关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另一个问题是过去有所谓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之分。我认为,在大学上课根本不应该按照一本书讲。老师上课没书这是正常的,尤其是你这门课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内容,你往往有一些新的想法,来不及写成书。所以大学只有参考书,没有教材、课本等。按我的意见,学生手头有一本比较好的书就行了,很多老师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讲。现在工科院校编写了各式各样的教材,当然不见得每一种都成功,但有一点,不是千佛一面,这是好事。我们最近写的新概念物理就不符合大纲,若按大纲这本书一册也出不了,因为要求符合大纲是第一条,我这书基本上不符合已有大纲。
   中学教学没有大纲(全国)是不行的。国际上也有没有大纲的国家。美国是没有的,美国是一个一个州立法。美国中学的教学太随便,太自由了。美国老师爱怎么教就怎么教,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美国有一种原则,老师不准强迫学生学习,学生想玩,老师不能干预,这样你这个课根本就没法教。学生喜欢玩,不能什么课都只是通过玩的方式来学习。据我了解,美国的物理学会现在正在制定全国中学物理的教学规范,然后每年暑假培训全国的中学老师。培训的另一方面是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所了解,更新知识。全国那么多的学校,情况差别那么大,用统一的标准是不行的。边远地区的学校和重点学校差别太大,不能用统一的规范来要求他们。需要努力,争取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就是“达标”。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标准,但不能规定得太死。
   大纲上罗列了许多东西,一些老师愿意从这里出发教,另一些教师愿意从那一点出发教,我这一段用什么手段,我那段教材怎么处理,甚至于讲的顺序都不应该加以限制。我们国家有十分优秀的老师,好的老师可以自己编写教材。中学的大纲规定的是最低要求,高考应与教学大纲脱钩,就是高考题不受中学教学大纲的限制。
    关于教学风格
    我们的老师经常采用细嚼慢咽式的讲法。初上讲台,一节课的内容很快就讲完了,学生学习后就发生错误。随着老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课就越拉越长。譬如说,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美国学生通常是按自己的想法解题,中国学生有时自己没有想通,仍然按照课本上的作法去作。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关于习题
    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都懂,可是一作习题我就不会。题目究竟是难还是容易呢?对中国学生往往是再难的题老师讲过就容易,容易的题老师没有讲过的就难,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创造。学生习题做不出来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讲完课之后学生马上能做出习题来,做习题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不必通过思考,那反而不正常。做习题是让学生活用活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训练。教师正面地给学生讲原理,对如何应用可以作一些提示,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把什么都包下来,否则我们就没办法训练学生了。教学最后要深化学生的认识,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然会遇到困难,不克服困难认识不会深化。不要误认为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解答了的老师是好老师。并把什么问题都讲好,把所谓课堂效率高作为好老师的标准。我同意有人说过的:“好的老师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首先,老师要千方百计把课讲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会自学后)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要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并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界有各式各样的现象都是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不要让学生以为只有课本上的东西,习题上的东西才是物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求解,让学生在解题当中碰到困难,碰到曲折,去思考。为什么做不出来? 为什么做错?怎样解才正确?如果老师都包办了,那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智力呢?
    关于教学评估的问题
    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怎样进行教学评估值得研究。例如,通常认为一个老师讲的东西如果学生都懂了,这就是好的老师。这堂课说一些题外的话,开拓学生的眼界,并不要求学生全懂,也不能说这一堂课就不好,尤其是在大学。我经常作一些调查,对大学生,研究生,工作后的学生,印象深的常常是讲课具有特色的老师。也许当时一些讲课似乎头头是道的老师,当时似乎讲得好,但是事后学生也忘了。所以在大学教学中,书本上学生自己可以看懂的一些内容,不必挨着讲。因此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不过我当年在北大物理系担任系主任的时候,对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我是心中有数的。虽然没有量化,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和其它的老师对优秀的教师都有好的评价。有些优秀教师虽然对于每具体的一堂课,也不见得堂堂出色。而且有时上课时,他还故意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索,但真正的高标准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有经验的老师可能在细节上不很在意,但是在整体上把握得好。关于讲课我们过去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要讲就讲深讲透。这些年我讲一些开拓性的知识,有些问题是学生应该牢牢掌握的问题,不应该放松。有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开阔眼界的,让学生看到前面的一座高山。当然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在现阶段是不能掌握的,高山他将来才能登攀。教学检查应该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怎么评价很难用计算机来区分,只有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才能判断那些东西是应当要求的,要求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发展的情况下,这个标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关于考教分离
    高考不是考老师,是考学生,工科院校普遍搞考教分离。从题库中选题,考完了看平均分,一个老师88.5,另一老师87.88.5强于87,将来提工资,晋升职称就是前者上,后者下。考教分离,根据学生的平均分来评价老师水平怎么样,我认为这样作很不合适。以学生的平均成绩来代表老师的水平是十分不恰当的,导致个别教师采取这样的方法,我不教课本,我就教题库,我就把题库分析一下,让题库的题目学生都会作就行了。与现在一些学校应付高考的方法相似,针对题库来教学,训练学生会作题库的题,至于他懂不懂物理我不管,会作题就行,会作标准化的题。不管学生是否真学到了物理,更不要说应用。所以考教分离,实际上是考老师。原来中学有一个高考指挥棒,许多教师没办法只有按指挥棒转。而现在大学教学也要受题库的指挥,那就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个层次。所以,用考教分离的办法来评价老师,这是不恰当的。如果现有的考教分离主要目标是考老师的话,这就会是一个新的指挥棒,把应试教育扩大到大学这一层次,后患无穷。
    科学量化的问题
    评教授,各方面都有指标,教授科学研究、教学上怎么样。科学研究怎么量化呢:1级的杂志上发表了多少篇文篇,2级上又有多少篇……对于教学,算一下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给一个调查表,让学生打分……最后一算,这个教师总评综合分是多少,打出来了。我们评审职称时专家的感觉是差不多的,认为这几个人中哪些科研水平高,那些教学水平高,于是决定今年大概那几个人先升。评时有涨落,顶多这个人今年没能评上教授,明年能评上,差别也就是一两年,真正好的一定能评上,评了之后再量化。我认为评职称应该以我们直观的感受为准。计算机是死的,人是活的,量化是可以做的,但是不要太繁琐了,不要迷信。量化只能供专家参考,不能强迫专家接受“量化”的结果。尤其是量化的结果与专家的意见有重大矛盾时,应该以专家的意见为准。
    关于师资水平
    提高师资水平的关键,根本性的是教师的学术水平,这是第一位的。学术水平高的未必教学水平就高,这只是必要条件。但学术水平低,他的教学要受限制,非常受限制。大学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必须是最高水平的教师,让学生一进门就有一个很高的科学境界。我认为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与理科的物理系,在学术水平上不能有任何区别。而认为综合大学的物理系,在物理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而师范院校在教学法与心理学上要求应该高一点,这种做法绝对不行。不应该把师范院校的学生留下来不准考研究生,而是应该让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去教中学,互相沟通。那么师范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觉得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这儿,大学毕业的学生未必就有资格当老师,可是大学毕业的学术水平是必要的,大学毕业还应该取得教师资格证,补点课再经过教学实践,才能当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在此含义下,师范院校的学生,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受过师范教育的训练,才能胜任工作。理科的毕业生想当中学老师,还应检查一下够不够要求。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学物理教师应该达到大学物理硕士的水平比较合理。当前要有本科水平,包括教初中的物理的教师。师资水平是关键,有的老师说我在大学学了四大力学,教了多年中学后,我自己也忘了。这是由于中学教学规定,教学以不准超纲为限,不问新的问题,而是为了应付高考忙得不可开交。正常情况,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重要的思想是什么? 当前的潮流又是什么?我觉得处理中学物理的内容,你对大学的普通物理要理解深透,而不是一般的懂。中学中有些不清楚的概念,你在大学普通物理中就明白了,当然并不一定跟学生讲。
    对教育科学的看法
    物理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譬如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释,只有一个,其它都是错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而教育科学有这个学派那个学派,有这个见解哪个见解,这个大师那个专家。所以我认为学教育学应该避免独此一尊,不能只有这个学派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其它都是错误的。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并不必强求一律。物理也有不同的学派,特别是物理科学中的那些不太成熟的部分,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某些问题。可是已经成熟的东西,是有一致意见的。关于教学方法,我同意两句话,其一是要教学得法,其二是教无定法。怎么才得法,有些专家虽然有学问,教学效果却不好。什么叫教学得法,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中讲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每个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在一定意义下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演。照本宣科的老师不是好教师,好教师讲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讲课可以说是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有不同的模式,梅兰芳唱京戏,周信芳就不同。四大名旦,各不相同,四大名旦各有特色。教学要得法,其它教师机械的模仿是不行的。我上课时把我的思路教给学生,很多公式到课堂上现推。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